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终身教育思想是在“二战”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70、80年代迅速传播于世界各地,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它认为教育不应限定在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固定在某一特定场所、只采用某一特定形式;主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形成学习化社会,能够为社会每个成员从出生到终老随时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机会;强调现行教育应当从以教育/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学生为中心转变,并于90年代中期进一步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学界普遍认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提速和职业转换的加快,使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一个人终身需要的,哪怕是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被教育者,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构建并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于80年代引入终身教育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向终生教育发展”的问题。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loch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问题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这段话所反映的我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构想,既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选择什么方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既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条件有关,又与各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相关联。前者决定了世界各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共同走势,后者决定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又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比如,具有大学教育传统的英国采用开放大学(上个世纪60年代创立)和产业大学(上个世纪90年代筹建)的方式构建“全国学习网络”;具有区域自治传统的美国采用社区学院的方式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而日本则采用颁布专项法律、建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和咨询机构的方式来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我国采用“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来“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与“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具体国情和千余年科举考试形成的历史传统具有密切的关系。
问题在于:自学考试在形成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能够发挥我们所期望的作用吗?t
二、自学考试在形成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
自学考试发展的实践表明,它对于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
“终身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终身学习”内含着“全民学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专门为特定年龄段人群准备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总是面向少数英才,只有面向大众的、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教育形式和制度出现的时候,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才有可能逐步变为现实。
自学考试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这种潮流,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阶段的数千万公众提供了学历教育、证书教育、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及其检验的机会。1997年,自学考试在它发展的第十六个年头,当年的报考人数就突破了1000万;1999―2001年,每年报考人数都多达1300多万,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开放教育。到2002年底,累计(历年首次报考人数相加)有4100多万人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就是说,我国13亿人口中,平均每30人就有1人参加过自学考试。据此说,自学考试的产生和发展掀起了中华民族持续时间最久的空前的学习热潮,一点也不过分。在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怎能忽略自学考试的贡献呢?
其次,它开辟了在职人员学习的宽广渠道,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突破人的一生中关于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传统划分,是终身教育的首要特点。由此不难理解下述两个基本事实:终身教育理论产生于成人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终身教育制度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有赖于成人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充分发展。
20几年来,自学考试的报考者中在职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多时高达97%,最少时也在50%以上。自学考试主要是成人教育。当然,成人教育并不一定都带有继续教育的性质。继续教育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在职人员为适应工作需要或职业变换而继续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90年代初期,自学考试应考者中报考前的学历属于高中的占一半以上,中专的约占1/3,大专的仅占1/10左右;90年代中期,考前学历为高中、中专、大专的分别约占1/3、1/3和1/3;90年代后期,上述比例大约为1/4、2/5和1/4。进入21世纪,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比例稳步增长,而其他学历者的比例则有所降低。如2002年上半年应考前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者占40.28%,中专者占36.84%,高中者仅占19.92%。就是说,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近千万已经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2002年为490万)和中等专业教育(2002年为450万)的人员,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而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史中的奇迹!自学考试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人们对于自学考试在普通高校连续多年大幅度扩大招生的情况下,报考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近两年参加学历考试人数略有减少,但参加非学历考试的人数却有明显增长)的事实,常常感到迷惑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早在高校开始大幅度扩招的1999年,考前学历为高中的应考者(其中包括高中毕业的在职人员)仅占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的24.17%,已经不是应考的主体,这部分人员虽在高校扩招中明显减少,但已接受过某一层次高等教育的应考者却持续增长(这也得益于自学考试部门在高校扩招中的重新“自我定位”和对于专业方向的适时调整)。正是在高校扩招的这几年间,自学考试进一步实现了其主要职能向继续教育的转变。
第三,它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人们常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其中,更新最快、人们又必须适应的是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以“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1999,汉城)通过的文件一再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全民技术和职业教育,实现终身学习与培训。
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及各省考办就与几十个业务部门合作,开考相关系统急需的专业,并把专业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大大地推动了职后培训工作的发展。9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考办按照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大部分专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和改造,使之具有更强的职业针对性。近几年,自学考试部门与有关业务部门合作,开展了职业教育自学考试试点工作,把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试点的实践已经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证书教育)将成为自学考试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自学考试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开放化和终身化。
第四,它初步建立了自学服务和助学系统,正在形成社会化、开放式教育网络。
自学考试是一种社会化的开放教育,20余年来,它建立了包括指导自学者学习应考的数十个网站、几十种报刊、数以千计的服务站点(至1998年,仅浙江省农村自学考试联络站就多达580多家),初步形成了自学考试的自学支持服务系统;先后成立了4000多个社会助学组织,约有2000万自学考试应考者在其中接受过辅导(据1997年全国考办的不完全统计,有40%自学应考者接受助学辅导),自学考试的助学系统已经初具规模。自学考试就是依靠正在形成中的这种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多种教育需求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为农村教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种教育网络的完善和发展,自学考试必将在形成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要指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不是哪一种教育形式所能单独完成的,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教育网络也不是哪一种教育系统所能涵盖的。我们要完善学校教育网络,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也要完善和发展社会化、开放式的自学考试教育网络以及其他教育网络,共同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作出贡献。
三、按照形成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完善自学考试制度
为形成终身学习体系而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制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对自学考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这一要求,2000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考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把“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扩大服务领域”作为自学考试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2002年,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制度、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意见。各地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精神和两次全国考委会议的意见做了多方努力和探索。从“为形成终身学习体系而完善自学考试制度”的角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自学考试的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大力推进农村自学考试工作,从而使本科专业、非学历证书考试和县镇以下的应考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关注学习过程,改进学习和应考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加紧进行自学支持系统建设,促进了学习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自学考试的发展。
――加强和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发挥优势,资源共享,谋求多种教育形式的共同发展。
――建立各工作环节的规范,严格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和评价工作,确保自学考试教育质量和国家考试的社会信誉。
经过以上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探索,自学考试将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通过沟通与合作,逐步架起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学业证书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立交桥”;根据社会和公众的教育需求,大量开设文化和学术课程、职业技术和技能课程、丰富生活和陶冶性情的课程,逐步形成方便学习者选择的“教育超市”;由专业管理逐步过渡到课程组合、技术模块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建起学习者可随时提取的“学分银行”。到那时,一定会有更多的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员为提高业务水平和生活质量而选择自学考试,并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学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和灵活。广大自学考试工作者凭借这些特点和创新精神,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使自学考试承担了补偿教育和发展成人教育、为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等职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在新的世纪里,凭借着这些特点和自学考试工作者的创新精神,自学考试一定会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