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一直在经历着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为适
应世界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各个厂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新品上市节奏加快,致
使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配套厂对研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之
服务的专业研发设计服务公司应运而生。
一、世界汽车研发服务市场特征
专门从事研发服务的大型公司主导研发服务市场是总的发展趋势。据2001
年统计,德国约有50家独立的汽车研发服务公司。这些研发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
于对20家重要汽车制造企业的研发服务上,因而,其75%的营业收入也来自于
此。埃达柯(Edag)、贝尔特兰泰和IVM/埃特沙等公司研发力量比较强,
在市场上处于主导或领先地位。这些公司的服务业务几乎覆盖汽车研发的全过程,
即从提出产品概念一直到批量投产,甚至包括生产设备的规划和研发。
大型(或较大型)研发公司的开始阶段,基本上都是以模块研发“专家”的形
象出现在市场上,后来才逐渐发展壮大,奥地利的AVL、英国的里卡图以及FE
V等国际知名专业研发工程公司就是如此。这类研发公司一般都拥有全套的技术和
相应的手段,例如模拟、仿真、工程计算、数字模型制造、快速原型(样品)制造
、三维CAD系统、虚拟现实工具(系统)等一应俱全,同时,它们还具有相当大
的投资力量和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人才。
与大型和较大型研发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没有这样广泛,所以它们
的营销策略与大公司也有所不同。这类公司的主要策略是:占领相关的细分市场,
在某一专业里表现出独到之处,擅长某一种汽车模块的研发,或在某一研发阶段拥
有专有知识和技术(Know-how)。这类企业以IAV、伏尔克(Volk
e)、哥拉茨(Gratz)工程公司等为代表,其业务一般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固
定的OEM客户。
另外一类公司,例如MSX和吕克尔(Rueker)等,它们为客户提供服
务的方式不是以完成某个项目为标准,而是提供拥有某一专业特长(或Know—
how)的人员,然后按工作小时来收取费用。这一类专业研发服务公司之所以能
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主要是汽车厂家(包括零部件公司)对此有一定的需求。这类
专业研发服务公司使汽车行业的研发工作更具灵活性,起到一定的“补缺”作用。
汽车专业研发服务公司的出现,可以使汽车制造公司按照正常状况规划设计和
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并可以将自己的研发部门的规模设计得小些,以降低成本费
用。倘若汽车制造商遇到业务高峰,能力不够用时,则可把部分工作委托给专业研
发服务公司去做,或聘用专业人员来厂按约定时间工作。
与汽车零部件厂家的分类相似,专业研发公司亦可以分成一、二、三级。为避
免“多头”联系而出现不协调和责任不清的现象,OEM在外委研发工作任务时,
首先想到的是具有承担完整项目能力的研发公司,只有当这些公司的工作不能满足
需求,才找一些较小的研发公司作为补充。
二、OEM研发不放弃核心技术
在当今汽车研发服务市场上,各专业研发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门与自己相类
似的同行,而且也来自OEM内部的研发部门。无庸置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汽车
制造企业将把越来越多的研发任务外包给专业研发服务公司,但是,它们也会更加
小心地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厂家的外委业务要严格限制在一
定范围内,那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敏感技术(专有知识)则仍由自己研发和
掌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的关键。以保时
捷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生产高级运动型汽车的厂家,与普通汽车制造企
业相比年产销量并不很高,但该公司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研发中心(位于德国威斯阿
赫的保时捷工程服务公司),有职工2500人。除此之外,该公司在贝尔特兰泰
专业研发服务公司里还拥有25%的股份。保时捷公司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满足
公司研发工作急需、保证公司的技术安全和为获得相关专有技术提供保障。
汽车制造商的外委研发业务主要是整车的原始模块和系统,特别是销售目标瞄
准特定的细分市场且产量并不很大的汽车产品外委研发的比例较高。据有关研究机
构预测,汽车工业研发的总费用将由2000年的250亿欧元增加到2005年
的350亿欧元。若OEM自身承担的研发工作产值占汽车总研发费用的比例20
00年为70%,2005年,该比例将下降至50%,但绝对价值(产值)仍与
2000年相当。
三、汽车专业研发服务公司发展策略
为保持市场顶尖企业的优势,目前,一级研发服务公司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既
能较好满足市场需要又能恰当控制企业规模不至于过度膨胀的难题。对此,有两种
不同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一个是扩大自己的研发能力;另一个是与别的企业(同行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益共享。
现今,许多一级研发服务公司均具有承接大型研发项目全过程业务的能力,甚
至可完成小批量的汽车生产。例如,总部设于奥地利格拉茨(Graz)市的玛格
纳/斯泰尔(MagnaSteyr),在承担宝马公司新的X3型车项目过程中
,不仅扮演研发合作者的角色,而且还负责生产规划、质量保证并最终制造这种型
号的SUV。如此以来,企业的规模势必扩大,能力提高。为争取市场,许多一级
汽车研发服务企业正积极扩展全球业务领域,埃达柯公司就如此。该公司的业务已
遍布世界五大洲,2002年就从通用汽车公司那里获得一个大的开发委托项目(
一个面向北美市场的产品整套开发),2003年可望与该公司再签署一个研发合
同。埃达柯除进行产品研发外,也承担进行汽车生产的设备的规划和开发。例如同
其战略伙伴FFT一起承担的奔驰牌SL系列轿车白车身制造项目,也是“交钥匙
工程”。对能进行小批量汽车生产的其他一些专业研发公司,例如卡尔曼、皮宁伐
里纳等,也面临着是否要进一步提高和扩大研发能力的抉择。皮宁伐里纳公司的中
期规划目标是:每年向汽车工业提供约100万小时·人的研发工作量。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对一个能够进行经济性运营的汽车专业研发企
业(即所谓的精益企业)而言,不断降低由自己完成的业务量和缩小自身做事范围
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取得竞争优势一种可运用的策略。
在汽车研发服务市场上,实力较强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研发服务公司或者与地
位相当的同行加强合作;或者与之结成战略联盟;或者干脆将之兼并收购。以德国
公司为例,为应对汽车工业的变革和新挑战,德国汽车专业研发服务产业近来也表
现出一些新特点,处于较激烈的重组兼并变动之中。诸如埃特沙(Edscha)
兼并IVM汽车工程公司,维巴斯托(Webasto)与皮宁伐里纳(Pini
nfarina)一起建立一家合资研发公司,保时捷工程服务公司参股贝尔特兰
泰(Bertrandt)汽车工程公司,萨克森灵(Sachenring)工
程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而宣布破产等。
在汽车专业研发服务领域,大的和较大的研发公司一方面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逐步扩大服务业务范围,以此维持持续增长局面。而中小研发公司则面
临着比较严峻的生存压力形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它们可能需要重新定位
和采取新的发展战略。适合二级和三级汽车研发服务公司承担的业务,是更细分的
项目,诸如在OEM生产准备阶段,需要开发新的工装夹具和模(工)具等,一旦
有关的厂家缺乏相关专有技术或能力,则在多数情况下转向这一类“专家”型研发
服务公司。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