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权力以何种方式直接介入民办学校,都是不恰当的。”这是知名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就河北涿鹿县“官办”私立学校一事发表的评论。
杨东平认为,总体看,中国的民办教育还非常薄弱,目前只占整个教育的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左右,无论跟中国过去的历史相比,还是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都是低水平的。一方面,中国确实需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但权力不应不恰当地介入民办学校。
杨东平说,目前,权力介入民办学校有两种方式。一方面,权力直接干预民办学校的管理,甚至剥夺民办教育的权利,比如,有的民办学校校长一夜之间就被换掉了。另一方面,像河北涿鹿县这样,权力以参股的方式介入民办教育,导致教育资源的巨大倾斜。而实际上,权力应该是教育资源配置的维护者和平衡者,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应该直接导致教育资源倾斜,否则,就是严重“越位”或“违法违规”。
对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对从事民办教育的口子放得很开,既然法律没有禁止教育公职人员投资民办教育,我们也不会反对”的说法,杨东平表示,由于《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给民办教育产权一个明确的说法,也为民办教育中一些不规范行为留下了可利用的空间。
杨东平认为,有权力背景的民办学校往往导致教育资源的巨大不平衡,而且造成民办学校一家独大。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