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一站式的学习教育平台

企业发展的两大瓶颈

来源:慧聪网 时间:2010-04-27 09:39:05

    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市场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成为全球范围的活动。这种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发展都梗阻在人才和管理两大瓶颈上。全球化的资本过剩,使资本不再成为瓶颈资源。相反,人才、管理却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资源。谁拥有了人才,提升了管理,谁就可以在广阔的全球化大市场上,叱咤风云,立于不败之地。从现实中也可发现,新崛起的著名企业,没有哪一家不是靠人才、靠管理实现飚升发展的。下面就人才和管理这两大瓶颈略作分析:

人才瓶颈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源就开始发生转移。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信息。进入新的千禧年之后,这一特征更加强化。从而使企业存在和发展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而是依赖于载负知识信息和聪明才智的人力资源。这就使企业的发展普遍感到缺乏人才,从而使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创造性人才,就会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一种快速发展,积累充分多的物质财富。根据世界五百强的排列顺序,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老牌的传统工业企业尽管积累的物质财富非常雄厚,但排名却相对在后移。从股票市场对企业市价进行分析,这一特征更是明显。尽管网络经济的泡沫破灭了,但建立在以知识信息和高层人才积累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只用了相对很短时间的发展,就追上,甚至超过了诸如杜邦、洛克菲勒等昔日的工业帝国。最典型的是微软、思科、戴尔。微软集团的比尔盖茨、戴尔公司的戴尔、Oracle公司的埃里森,现在仍然是世界上个人财富拥有量最多的人。其个人所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福特家族、杜邦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卡耐基家族。

    企业发展的主导资源的转换,使企业对人才的依赖越来越大,人才也显得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瓶劲。

管理瓶颈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再有相对分离的市场。每个企业很难想象到他的竞争对手是在世界的哪一国、哪一个市、哪一个地区。从而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产品创新,降低成本消耗,成了企业的生命线。管理也因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众多知名的大企业,甚至是历史极为悠久,而不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自我走向了毁灭。有300多年历史的英国皇家巴林银行的破产倒闭,美国安然公司,及其最近欧美国家一些有影响的企业,都因管理丑闻而陷入困境。尽管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与企业的治理结构相关,但实际上仍是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从而使企业因为内部人员的违规行为而使企业陷入了困境。

    中国企业更是如此。广东科龙、湖北蓝田深陷困境,可以说都是管理不善所至。曾为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中国重汽集团,亏空达数十亿之多,不得不在重组后喘息。曾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大哥大的中国轻骑集团,现在深陷困境。他们自己认定是产业技术含量过低所致,其实管理问题是关键。不仅在同行中仍有保持充分活力的企业,而且在比摩托车行业技术含量更低的行业经营的企业也仍然维持有不错的经济效益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下,是众多企业走低的根本原因。

    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谁实现了管理创新,在管理上有所突破,谁就可以创造奇迹。最典型的是海尔和亚星集团。但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仍然有众多的企业领导人还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并不以为管理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是叫对资金的饥渴,对技术的饥渴。而只有当他们感觉到危机来临,甚至陷于灭顶之灾时,才会感觉到管理对于企业的珍贵。

     中国企业更是如此。广东科龙、湖北蓝田深陷困境,可以说都是管理不善所至。曾为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中国重汽集团,亏空达数十亿之多,不得不在重组后喘息。曾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大哥大的中国轻骑集团,现在深陷困境。他们自己认定是产业技术含量过低所致,其实管理问题是关键。不仅在同行中仍有保持充分活力的企业,而且在比摩托车行业技术含量更低的行业经营的企业也仍然维持有不错的经济效益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下,是众多企业走低的根本原因。

    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谁实现了管理创新,在管理上有所突破,谁就可以创造奇迹。最典型的是海尔和亚星集团。但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仍然有众多的企业领导人还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并不以为管理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是叫对资金的饥渴,对技术的饥渴。而只有当他们感觉到危机来临,甚至陷于灭顶之灾时,才会感觉到管理对于企业的珍贵。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在职MBA热门关注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