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所院校开设MBA,该选哪个?这是每一位考MBA的考生都会有的疑惑,其实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地域
首先城市选择可以作为一大方向。MBA毕业,能否发挥应有的价值,与地域环境和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从氛围来看,以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为,其次是北京地区,由于考虑选择工作地区的影响因素,进而影响和决定你的报考学校,因为当你打算在以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发展,那在那里选择报考学校,因为你的人脉可能也在那边。
二、院校实力
在城市定位的基础上,院校又该如何选择呢?
有很多考MBA的考生直奔名校,认为名校的MBA在市场上更有价值,企业认可度更高。
名校的确是人人向往,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具备上名校工商管理硕士的能力。这些名校MBA的培养方向和管理理念,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同学。华章还是希望大家在综合考量后,再确定。
名校固然有它的加分项,但是市场更注重的是你的工作能力,不要一味追求名校,名校的大量报考,最终的结果也是加剧了竞争。
华章认为,在报考MBA时要还是要稳,要清晰自己的实力,是否匹配院校,如果只是盲目追求名校,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三、报考难度
如果锁定院校,你能有几成把握考上呢?华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作为参考:
1、计划招生人数。
一般会在2018招生简章里公布。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能看看往年的数据。
2、报考人数。
一数据可以参考前几年的,从而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每年招考波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3、实际录取人数。
去年的实际招生人数再结合去年的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校的录取情况。
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如果往届存在扩招比较多的情况,大家就不用太在意9月份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毕竟复试时扩招的可能性会很大。故建议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选择招生人数多而且有扩招传统的学校。
4、报录比。
报录比=录取人数÷报考人数。可以反映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从而判断自己具不具备竞争力。
5、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
6、复试比。
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淘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一,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二,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7、总成绩计算。
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就不看重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
复试总分越高、复试分数在总成绩中占的权重越大,那复试就越重要了。也许10分钟的面试同等于复习了将近一年的初试。所以建议那些应试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尽量选择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尤其是内向、表达能力不好的同学,要避免复试比例过高的学校,以免复试被黑。
结合以上三点再进行择校,相信就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双证在职MBA是否好考是许多在职人士的核心关切。考试难度受个人基础和时间投入影响,但科学备考可显著提升通过率。本文系统解析双证在职MBA考试特点,提供高效备考策...
在职研究生与在职MBA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报考条件和考试难度上。报考条件方面,在职研究生通常要求本科学历和一定工作经验,而在职MBA可能对管理经验有额外要求;考试难...
各地区在职mba院校推荐如广东、北京等地都有对应入口。还介绍招生类型,像国内双证非全日制、同等学力申硕等。各地区招生政策不同,一线城市高门槛多路径,大湾区性价比...
北京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在职MBA学费低的院校,学费1万-9.8万元不等,学制多为3年,专业为工商管理(MBA),能助力职场人提升管理能力,性价比高。
在职mba提前免试攻略:准备时要围绕材料、背景、选校。申请按网申、提交材料、初审、面试流程。面试掌握STAR法则等技巧能提高通过率,文中还推荐了相关院校。
北京有众多在职MBA双证学校,像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这些学校授课方式灵活,学制多为3年,学员毕业后可获学位证与毕业证,有助于提升职场竞争力,...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