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满足“世界工厂”
那是1980年,我还在国家科委工作的时候,偶然有机会听到杨振宁教授的演讲。当时我递了个纸条问他:什么是中国当前最需要的追求和目标?什么是中国集中力量要做的事?他毫不迟疑地说:“中国当今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把中国产品铺到世界各地。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有钱发展教育和科技,有了发达的教育与科技事业,中国就强大了。”
当时,我的反应是:把产品卖向世界,谈何容易?!
杨振宁这句话,如今言犹在耳。可当时认为不可能的事,我们现在居然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甚至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千方百计搞各种壁垒和罪名阻挡我们,却依然奈何不得。
三年前,我在俄罗斯遇到一位商贸部人员,他说:现在我们这儿到处是中国货,全世界都是你们中国货。原来我们是老大哥,现在是你们的小妹妹了。但我们有的是石油,我们会富起来的——羡慕中又有点儿酸溜溜的味道。
但最近,我与白沙集团总裁卢平女士交谈,她焦急又深情地说:“我们不能满足‘世界工厂’的现状,也不能靠贴外国名牌出口产品过日子。”
是的,去年我到日本,日本一位大企业主管对我们说:“中国是当前世界很了不起的国家,但中国企业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这句话,我着实难以释怀。但我看到大阪家电展览里日本产品不断创新的能力,听到日本企业破坏旧管理、重建日本新文化的决心时,又着实无话可说。
最近的世界杯赛场上,到处都是美日名牌广告。甚至只有我们一个省那么大的韩国,也有几个名牌显赫而立。可就是看不到一个中国品牌!我们的足球总是让国人伤心,我们的企业又何尝令人自豪?我们的政府可以与任何强国政府平起平坐,可是我们有几家企业能与外国名牌公司平起平坐?!
当我在日本大阪最热闹的商业中心路口,蓦然看到高楼顶上树立着海尔广告牌时,我与中国松下副董事长张仲文立即在那里合影留念。
急盼政企携手
7月28日,我与海尔张瑞敏首席交谈,他再次表示:中国企业只有实现品牌国际化,没有退路。他表示:海尔的小冰箱已占美国市场的绝对优势,靠的是大商场。但又很令他感慨的是,网络营销的迅速崛起,已直接威胁到海尔苦心营造的优势。竞争形势变化之快,真有些让人应接不暇。
当我问他:你最近常说,一个企业经营过程是“开始时看山像山、看水像水,后来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受”,那你现在是否处于这种看山不是山的阶段?他立即表示认可。海尔在国外已征战多年,仍然难以摆脱困惑……可见,打造一个国际名牌之难!
显然,打造国际品牌不是企业孤立奋斗能完成的。最近,我看到报纸上介绍南非和印度的政府,大力支持名牌企业兼并互补的同行企业。在有实力以后,政府又支持本国名牌企业兼并外国强势企业,以求早日进入世界百强。
什么是名牌?名牌不是广告,不是口号,而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打造品牌,不靠外力拿捏、拼盘,而是靠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广大企业内心的认同和实践。因此它是一个靠实力打造的艰苦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用对手激励自己!
8月13日,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宣讲“日本文化与中日关系”,提到一位日本名流著书声称:“中国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对美国俯首贴耳,对中国却趾高气昂,奥秘所在?就在于美国强大,而中国特别是中国企业还不够强大。
故此,我们要振奋民族精神,万万不可沉醉于我们的高增长,特别是企业要打向世界,成为名牌企业,为国家强大添砖加瓦,让祖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我相信这句名言:失败者无不是从自满走向狂妄的。而成功者在于“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永远用真理与实力说话。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