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一站式的学习教育平台

创建“新国企”要破解三题等

来源: 时间:2007-10-23 11:34:16

创建“新国企”要破解三题

  

  2006年是北京控股的管理年,重点抓的是基础管理、投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而今年北京控股的工作目标则是创建“新国企”,加大力度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进行管理重组及业务结构调整。

  “新国企”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特点、要求来发展企业。建立新国企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宏观改革配套,如政企职能分开;二是社会保障、社会化进程的改革;三是市场规则的规范运行,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来管理经营,同样有生存发展空间和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外资、民营和国企是一样的。

  北京控股在清晰发展战略、进行资产整合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完全符合香港上市规则和公司管治要求的境内、境外协调一致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管治水平和管理效率。坚持一切以市场要求为依托,尊重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关注市场变化,并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在成本控制、科研开发、市场服务、投资风险规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有三点突出的体会值得总结:第一,整合出效益,即国有资本的整合,联合重组的作用不可低估;第二,地方性国有企业要成为地方旗舰,成为旗舰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整合能力;第三,必须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

  ——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金荣

  

  资源要向设计和品牌延伸

  

  中国的传统企业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行的,由国家配置资源,自己是谁、能干什么,都不由自己决定,因此也不存在战略制定问题。

  过去,我们常在强与大之间进行争论,一会儿是做强做大,一会儿是做大做强。但却没有诠释做强、做大的内涵。在中国人的思想当中,“大”主要表现在规模上,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就是“大文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地大物博、大家族、大中华,我们思维的出发点都是求大,重量轻质是中国企业的共性。包括青岛啤酒前期的扩张也是这样,这种数量不是顾客数量,不是市场数量,而是生产规模的数量,这非常可怕。

  现在我们调整了战略,一定是市场大、品牌大,我们的企业才能发展;要“强”的话,一定是我们的供应链能力强,我们的品牌运作能力强,这两个能力将支撑青岛啤酒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啤酒从制造企业向品牌企业转换的时候,要看在供应链平台上,哪一个环节的价值最高,我们的资源必须向这方面配置。过去我们配置是向中间的制造进行,因为当时提倡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但这样的定位只能使每个企业成为加工企业,无法获得高额利润。因此,我们的资源配置和能力培养必须向两端即设计和品牌进行延伸,这样才能获取更大的价值量,这是青岛啤酒的变革方向。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的专家。

  ——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

  

  要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现代商业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价值早已超越有形资产,无形资源的重要性早已超越有形资源。品牌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的竞争之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现在的市场,几乎是品牌“通吃”的时代,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尽管中国是所谓的“制造大国”,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产自中国,但每生产一台电脑我们只赚几个“苹果”;尽管中国是制鞋大国,但我们赚取的利润只有国外品牌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尽管中国经济扩张很快,但国内消费乏力,背后是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太低。如果再不保护好民族品牌,中国经济就很难健康成长。

  保护民族工业不是说要关闭市场,而是要规范国外投资资本对中国行业龙头企业的低廉或违规并购,要抵制进口商品对中国产业的不利竞争,要提高民族工业在外来冲击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努力改变民族工业在经营规模和经营资源上的劣势,为尚处在幼小阶段的中国产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国未来民族工业要产生一大批具有民族自主产权的品牌,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作为。这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相关政策和社会的大环境。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保护民族工业品牌,就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要自主创新,必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在职MBA热门关注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