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浙江大学1999年新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 时间:2007-06-06 14:33:17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浙大1999新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新闻学理论 报考专业:新闻学 试卷代码:159

一、 名词解释:

1、 新闻事业:产生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西方),报纸、广播、电视合称新闻事业,又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由职业传播者(组织)来从事新闻的收集与传递的专门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2、 美国大众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他一生致力于扩大传播学在美国和世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普及传播知识,推广传播科学,他在传播学研究中提出很多新的见解和观点,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作出贡献。
3、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关于世界新闻与传播新秩序之争,由不结盟运动发起,在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展开,要求全面,均衡地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非集中在危机和冲突上。
4、 传播无要素:拉斯韦尔提出,“谁? 说些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说? 有何效果?”
5、 《莱茵报》:涉及问题,关于工人报纸和经典作家的新闻活动
6、 马克思所说的“第三个因素”是指:视角,在政府(统治者)和工人之外,从报道角度看。
7、 新闻事业的现实性:是指新闻事业的活动总是与现实生活同步的。
8、 “大众化报纸”: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商品化的正式开端,预示着报纸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开始,主要特征是商业气息十分浓厚。
9、 “把关人”:“守门人”,美国学者霍夫兰提出,是指大众传播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以传播,传播多少,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10世界人权宣言的新闻自由“四标准”:自由采访,传播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

二、 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什么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过程。

2、 报刊的宣传特点是什么?
A、 容量大,记录性好
B、 选择性强
C、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D、 具有文献价值
E、 但与广播、电视比新闻时效性差,受受众阅读水平限制,文字不如声音、图象有感染力。

3、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
A、 坚持马克思主义
B、 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坚持为人民服务

4、 怎样理解报刊的指导性和服务性?
新闻指导性: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目标上去。服务性就是指新闻媒介利用自己的特殊活动方式来满足接收者的各方面需要。
指导性和服务性是互相统一的关系。1新闻传播活动本身就是“已知”和“未知”、“先知”和“后知”、指导和服务相统一的实践过程。2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事业,“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宗旨,所以我们的指导也就是服务。3指导必须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上,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带来的必然要求。同时,只有在我国新闻事业当中,两者才统一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指导就是服务,它是服务一种主要手段,服务则是指导出发点和归宿。

5、 怎样评价“魔弹论”?
1“魔弹论”出现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它认为,大众传播有强大的影响力,受众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大众传播可以对受众进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
2这种理论产生的原因:〔1〕当时正是传播发展最迅速的时代,大众对传播产生了崇拜感。〔2〕传播被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充分利用,的确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3〕当时的受众被看作分散、孤立的大众。〔4〕受当时刺激反应心理学的影响。
3这种理论的产生并没有科学的根据,它过分夸大了传播效果,将其单纯化,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它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可以被传播任意影响和改变的。
所以说,这种理论只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三、 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简述新闻事业的职能
一、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 实施舆论监督
四、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2、 试评西方“思想的自由市场”和“自行修正过程”概念

资产阶级思想家以英国17世纪伟大的政治家 约翰•弥尔顿“出版自由”观点为出发点,形成了“思想的自由市场”和“自行修正过程”两种观点。
思想的自由市场是指人民可以自由自在地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这些意见是对是错,均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自我修正过程则是通过意见的公开表达和交换,正确的观点会在争论中不断丰富,不断修正并最终战胜虚伪和错误保存下来。


3、论述21世纪我国大众传媒事业面临的新挑战(略)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