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排行榜前10名的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金融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外科学、内科学、会计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专业,报考人数均在万人以上。
据统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10所高校今年报考人数比较多。
1、北京大学(1.825万人);2、复旦大学(1.734万人);3、武汉大学(1.731万人);4、浙江大学(1.606万人);5中国人民大学(1.484万人);6、四川大学(1.337万人);7、南京大学(1.303万人);8、中山大学(1.245万人);9、清华大学(1.244万人); 10、吉林大学(1.184万人)。
报考人数比较多的10个省市(按招生单位所在地统计)是:1、北京(14.9万人);2、上海(7.92万人);3、江苏(6.68万人);4、湖北(5.77万人);5、陕西(4.29万人);6、辽宁(4.21万人);7、广东(3.52万人);8、四川(3.46万人);9、山东(3.33万人);10、湖南(2.51万人)。
>
2003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统计
专业名称 统考 推免 单考 bma jm 小计
3984 281 132 467 1014 5878
报考人数比较多的10个专业是:1、工商管理专业学位(4.42万人);2、法律硕士专业学位(3.42万人);3、计算机应用(3.25人);4、企业管理(1.99万人);5、金融学(1.84万人);6、通信与信息系统(1.63万人);7、外科学(1.49万人);8、内科学(1.43万人);9、会计学(1.37万人);10、计算机软件与理论(1.32万人)。
北大 18253人
武大 17600人
复旦 17340人
人大 14930人
清华 14880人
南大 13345人
华中科大 13220人
上海交大 12020人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考情况
2003年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报名及报考资格审查工作已结束。今年的报名工作在全国使用机读卡采集报名信息、当场采集考生照片信息和通过网络传输全国报名信息的基础上,我校对北京地区报考我校的考生试行了网上报名。
2003年教育部确定全国8所大学开始在西藏招收硕士研究生,我校为8所大学其中之一。招生计划为国家计划内定向培养10名。
我校2003年共有十三个专业招生,从网络上采集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97所学校往届毕业或应届毕业考生6619人的报名信息。比去年增加2352人。增长率55.1%。按照学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规定的报考条件,对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进行了报考资格审查。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6586人,准予参加考试。准考考生数比去年增加了2434人,增长率58.6%。其中免试生58人(含参加我校支教团5人,外校推荐到我校免试生9人),比去年增加16人,增长率38%;单独考试考生176人,比去年增加103人,增长率141%。因不符合我校报考条件而不予准考考生33人,比去年减少14人,减少29.7%。
一、准考考生基本情况
准考考生6585人(其中北京地区考生2373人、外埠考生4212人)的基本情况如下:男生3271人、女生3314人;25岁以下4584人、26--35岁1901人、35岁以上100人;少数民族423人;中共党员1739人、共青团员4318人;本科学历6075人、同等学力503人、硕士毕业7人;应届本科毕业生2920人、科技人员107人、高校教师180人、中学教师413人、其他在职人员1524人、成人应届268人、其他人员1173人;全国统考4279人、推荐免试58人、单独考试考生176人、法律硕士专业考生2072人;西藏地区考生42人。
二、各专业准考人数
招生专业 合计 统考生 单考生 免试生 与2002年相比(人)%
逻辑学 12 12 0 0 +5人 +71.4%
政治经济学 7 5 0 2 -1人 -14.2%
法学理论 86 84 1 1 -14人 -16.2%
法律史 114 113 0 1 +30人 +35.7%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536 530 3 3 +237人 +79.2%
刑法学 747 735 10 2 +172人 +29.9%
民商法学 720 714 0 6 +256人 +55.1%
诉讼法学 704 624 73 7 +251人 +55.4%
经济法学 718 651 51 16 +427人 +146.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92 84 5 3 +2人 +2%
国际法学 718 673 33 12 +348人 +94%
政治学理论 56 54 0 2 +29人 +107.4%
法律硕士 2075 2072 0 3 +691人 +49.9%
三、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情况
教育部规定全国统一报名时间为:2002年11月10日至14日。考虑到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成教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在昌平校区的实际情况,我院及各有关学院克服在报名前的准备工作量大(因我院同时承担着全国硕士生报名点的准备工作)、人员少的实际困难,占用两天休息时间,在昌平校区专为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成教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昌平地区报考我校考生设立报名点,提前办理2003年报考硕士生报名手续。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成教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人数为955人。各学院报考我校人数分别为:法学院314人、民商经济法法学院230人、国际法学院198人、政治与管理学院47人、外语学院人78、成人教育学院88人。
四、在北京地区报考我校考生采取网上采集报名信息工作取得了成功
教育部继续对2003年报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工作,采取使用机读卡采集报名信息,当场摄像、采集考生照片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全国报名信息基础上,在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开展对报考北京地区的考生网上报名试点工作(今年开通网上报名的院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我校)。为完成好试点工作,在报名工作开始之前,我院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在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思想上、技术上和物质上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并加班、加点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网络、程序的调试,于10月8日正式开通网上报名工作(我校是四所学校中第2个开通网上报名工作的学校),并顺利地完成了试点工作。采取网上报名工作的优势:1.给报考考生充分的考虑自己选报专业的时间和机会;2.提高了采集信息时的准确度和信息量;3.减少考生在报名点排队及停留时间(原一个考生要办理完报名手续需30分钟,现只需要5至10分钟);4.原考生为报名、交“报名表”比较少两次往返考生单位与学校之间,现只需一次完成,为考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5.大大减少了招生工作人员在报名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在我校设立的报名点共接收考生报名2626人(其中报考我校考生2286人,报考北京市其他招生单位及外埠各招生单位考生340人),并按教育部及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时间从网上分别将报考考生及我校准考考生信息上报,上报的信息准确度高于往年。
五、考试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2003年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达到6586人。是历年报名人数的增长比较多的一年,增长率达55.1%。由于今年报考我校考生增幅较大,给今年招生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为保证在一个月内完成工作任务,在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与各有关学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招生工作,互相支持和配合,加班、加点,并于12月12日将试题寄往有关考试地点,于18日将考生准考证寄或送给考生本人(外埠考生准考证已于16日前寄出)。
硕士研究生考试将于2003年1月18日至19日在全国各地同时进行。在我校设立的78个考场共有2626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报考我校的考生为2286人,报考外埠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18人,由我校代为北京市其他招生单位组织考试的22人。因在考生报名时当场采集了考生报名、照片信息,今年准考考生的准考证上的有关信息均为直接打印制成,准考考生情况表、座次表及座位条上增加了考生的照片,以便监考人员监考,同时也防止替考。目前组织监考人员、编排考场和阅卷组织等项考务准备工作正在按照计划进行。
研究生院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