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们分解2018考研政治暑期必备——思修第七章大数据。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2手抓: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中国,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3大实施宪法要求: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每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4大本质区别: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的宪政有着本质区别。一是制度基础不同。二是领导力量不同。三是权利主体不同。四是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4大法治思维的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地位。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4大法治思维特征: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也是行为的根本指南。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反对因人而异和亲疏远近,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民主思维。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5大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二)权力制约原则可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三)公平正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四)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五)正当程序。只有按照正当程序处理问题,处理结果才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4大法律权威取决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起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4大法律权威的意义: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二)笔记重点
暑期依然是攻克单选和多项,所以数字1直接匹配单选题,数字大于1那就直接锁定多选题。就是要这么高效。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4
2017.07
2018考研政治暑期必备——思修第四章大数据......
24
2017.07
2018考研政治暑期必备——思修第三章大数据......
20
2017.07
2018考研政治暑期必备——毛中特第十二章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