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20天核心考点预测(六)

来源: 时间:2008-12-15 17:32:50
相关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正确处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①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要建立尽可能大的集中统一的国家。②中国的国情和现实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从经济上看,汉族和少数民族“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在近代革命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已经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兄弟关系;中国人民的共同革命斗争和胜利后的共同发展目标,不仅使民族区域自治有了坚定的政治基础,也使顺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了现实。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体现了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体现了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体现了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民族的繁荣、发展、进步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一句话,使得各民族在统一的国家内,既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适合中国国情,得到各民族衷心拥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做法,受到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关注,被称为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经验”。

  命题角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以事实材料分析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发生的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阶段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举措等等。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一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践证明,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必须大量培养少数民族的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民族自治地方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发展本地方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材料2:

  直到20世纪上半叶,西藏仍然处于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占人口不到5%的僧俗农奴主控制着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的人身自由和绝大多数生产资料,通过等级森严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和断手、剁足、剜目、割耳、抽筋、割舌、投水、推崖等极为野蛮的刑罚,对农奴和奴隶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精神控制,广大农奴和奴隶连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有政治权利可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历史,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人民民主,为西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带来了希望。

  1949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颁布实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国家根本大法。

  材料来源:2008年4月7日 新华网

  材料3: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发挥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经过50多年的努力,如今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生存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分享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

  摘自2005年《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2)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答案要点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①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要建立尽可能大的集中统一的国家。因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同资产阶级斗争;有利于建立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不容易受制于人;有利于民族团结。在各民族当家做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每一个民族应该是自主的,即民族自主。

  ②中国的国情和现实依据: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经济上看,汉族和少数民族“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在近代革命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已经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兄弟关系;中国人民的共同革命斗争和胜利后的共同发展目标,不仅使民族区域自治有了坚定的政治基础,也使顺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了现实。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正确处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 ②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调动了少数民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④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5

2008.12

2009年考研政治《邓论》备考及高分技巧分析

2009年考研政治技巧分析......

15

2008.12

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20天核心考点预测(七)

考研政治考前20天核心考点预测......

09

2008.12

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必备重点20题

09年考研政治分析题考前必备重点20题......

06

2008.12

专家详解考研政治学习特点

无标题文档要保证政治在考研中取得高分,考生总体在政治复习上花费的时间应该为200——300个小时,时间......

06

2008.12

考研政治复习时间安排及具体学习方案

无标题文档如果考生的政治复习从2009年4月初开始,那么到2010年1月19日考试前为止,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

06

2008.12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详解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