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7年考研五大形势全方位解析

来源:考试吧 时间:2016-05-30 22:53:58

   2017年考研五大形势全方位解析

  形势一:回顾2016——考研报名人数激增 弃考率居高不下

  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2016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如北京、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11.7%、11.12%。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可能是导致此次报名人数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考研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2014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滑,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根据相关数据,201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2014年下降至172万,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增长比例也迅速下跌,并成为负数。

  1.1 全国多个省市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如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下面是具体内容。

  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420人,比2015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这是北京市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

  河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90147人,比2015年增加7047人,增幅达8.4%,其中,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共43060人,同比增长6.9%。

  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70260人,比2015年增加7372人,增幅达11.7%。自2014年起,辽宁省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拐点"持续两年下降, 2016年则迎来大幅增长。

  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人,比2015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1.2 研究生考试弃考率居高不下

  从表面看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竞争依旧激烈,实际根据往年数据显示,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居高不下,多数地区弃考率都在10%上下。

  辽宁省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62855人,实际参加考试54527人。8328名考生报了名却未参加考试,约13%的考生“临阵弃考”。

  杭州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13841人,弃考人数大约2000人,弃考率为14%左右。

  甘肃省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30670人,实际参加考试28644人,弃考率为7%左右。

  根据山东省部分高校考点发布的数据统计,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约为14.4万,其中普通类考生的弃考率约为10%左右,MBA、MPA等个别专业弃考率在20%左右。山东威海地区2014年弃考率达到20%,共3879人报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3100余人。2014年,上海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9万多人,弃考率约为20%。

  考研弃考原因多数为:找到合适工作后弃考、毕业后盲目“跟风”报名、难以坚持漫长的复习过程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一部分考生把考研当作了就业选择的“备胎”。

  形势二:就业严峻催生考研大军 往届生比例增高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从对硕士研究生报考初衷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受就业影响而选择考研的人数超过五成,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暂时不想就业都成为选择考研的重要初衷。

2017年考研五大形势全方位解析

  《报告》显示,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群体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另外,根据部分省市考试院已经公布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数据,其生源结构中往届生占比持续增加。北京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往届生比例占42%,已经接近一半,辽宁省往届考生占35%,湖北省占34%。

  从近年北京、河北的历年应届生占比变化中可以看出,应届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往届生加入到考研大军,选择回炉深造。

  而且这其中,约32%的人对毕业后的薪酬满意,近七成人群对毕业后薪酬不满意。

  部分毕业生工作1-2年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

  形势三:国家线回顾——2011~2015持续走低 2016稳中上涨

  3.1 2016考研国家线稳中上涨

  从2011年到2015年,学术型硕士各学科门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等学科的录取分数线总分,均处于持续降低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显示,仅有教育学、历史学两个学科复试分数线近五年来保持上涨趋势。除了总分持续下降外,每个学科门类的单科录取分数线也不断下滑,“满分=100”的单科录取分数线许多低至30多分。但纵观2016考研国家线,将其与2015考研国家线进行对比,有很多学科又都有了涨幅,下面是整理了涨了10分以上的学科:

  2016年考研法学复试国家线较2015年总分上涨15分

  2016年考研历史学复试国家线较2015年上涨15分

  2016年考研理学复试国家线较2015年总分上涨10分

  2016年考研艺术学复试国家线较2015年总分涨了10分

  2016年考研中医类照顾专业复试国家线较2015年总分涨了10分

  2016年考研医学复试国家线较2015年总分涨了10分

  欲了解详情请点击【2016考研学术型硕士复试国家线变化分析】

  经管类专业一直是研究生报考热门、集中的学科,也是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学科,然而单科(满分=100)录取分数线也没有脱离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到2015年,管理学单科分数线从55分降至46分,经济学单科分数线线从55分降至45分。为什么经济学专业国家复试线出现“不升反降”的局面?【详情】

  3.2 计划报考TOP10专业中70%为社科专业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社科类专业在研究生计划报考专业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热度排行TOP10的考研专业中,仅管理学和经济学两类就占据约70%。另外,从各省份公布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金融等专业报考人数居多。其中北京地区报考排前三位的专业为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占总人数的12.4%。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列其后。这也直接导致了理工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远低于社科类,因为社科类专业一直都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3.3 硕士研究生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

  根据教育部数据,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但实际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经济学、管理学等社科类专业近年来报考热度持续高涨,其报录比居高不下。拿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两个热门报考学校举例,浙江大学经济学报考728人,录取86人,报录比为8.4:1;而工学报录比为4.9:1,理工类与社科类的报录比相差近2倍;中山大学教育学报考人数71人,录取8人,报录比为8.9:1;工学报考1083人,录取334人,报录比为3.2:1,各学科之间的录取比例极不平衡。

  3.4 科研机构数量严重下滑 报考占比15%”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88个,其中,普通高校571个,科研机构217个。近五年来,科研机构招生单位数量持续下滑,由2010年的316所下降至217所,减少了31.32%。

  近年来,科研机构招生单位呈现急速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至2014年,减少65所。另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学生在选择报考学校时,15%的考生选择科研院所,64%选择985、211高校,其余21%选择报考普通高校。

  形势四:名校推免保研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录取比例逐年增高

  为了提高生源质量,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保送、推免的学生,推免生与保送生,已经成为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名校的主力生源。【详情】

  分析一:考研生吐槽推免政策——50%比例只有“半扇门”

  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这一规定,对于许多牺牲暑假紧锣密鼓备考的二三本高校的考生而言,依然不够解渴。一方面,考研大军浩浩荡荡与年俱增,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7万,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一些名校的部分专业,在硕士招生总名额中,推荐免试生占比颇高,远超出统考招生名额,甚至有的专业全部招生名额都放给推免生。【详情】

  分析二:名校缘何偏爱推免生?

  名校偏爱名校推免生,这似乎已经成了大家心知肚明不必言明的一条规则。的确,我们也可以看到,名校的招生名额,有大半背推免生所占据,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难道不是名校,不是保研,就没机会读名校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形势五:试点改革全面开花

  1、专业硕士已占据半壁江山 成为提升就业竞争力首选

  2、EMBA明年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

  3、军队研究生招生政策调整优化

  全军今年共计划招收军事类硕士研究生1731人,加大对优秀在职干部考生政策倾斜力度

  3月28日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16年军队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已展开,招生政策在保持延续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优化,今年全军共计划招收军事类硕士研究生1731人。

  研究生招生是军队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领导介绍,今年军队研究生招生的总体原则是“公平公正、依法依规、择优量才、宁缺毋滥”,军事类硕士研究生初试基本线总分为265分,考核与考试相结合方式考生初试基本线总分为255分。军队博生研究生招生,由招生单位依据年度招生计划确定进入复试的初试基本线。

  今年将加大对优秀在职干部考生政策倾斜力度,首次将在职干部考生“获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和优秀参谋人才表彰”“近5年内荣立3次以上三等功奖励”纳入加分范畴,初试成绩单科各加8分并计入总分进入复试(不累计加分),其他在职干部考生单科各加5分并计入总分进入复试。以考核与考试相结合方式报考的在职干部,只要达到军队划定的初试基本线,即可直接进入复试。

  此外,生源调剂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优化:报考军队系统的国防生调剂范围扩大到军队各招生单位;优先补充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报考不同学位类型的考生仅限由学术学位向专业学位单向调剂;生源调剂优先向与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密切相关的优势学科倾斜;调剂工作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确保公平公开。

  军委机关有关部门根据新的领导管理体制明确了招生工作职责分工,建立由训练部门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复试录取工作机制,对研究生复试方式、复试流程和打分方法做了统一规定,鲜明提出加大导师招生工作话语权、实行面试环节一票否决制,明确要求军事硕士、工程硕士面试需聘请部队导师参加。

  4、教育部:38所医学院扩招儿科研究生 应对"全面两孩"

  面向基层培养全科医生 扩大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

  主动承担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加强儿科学科专业建设

  教育部多措并举力助解决儿科医生短缺

  儿童医院少、儿科医生缺、孩子看病难,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些社会焦点问题有望在未来五年逐个击破。为此,教育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巡视员宋毅介绍,教育部近年来持续关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高度重视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已通过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儿科医师培养规模、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等措施,为儿科医疗机构提供人才支撑。自2010年以来,共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3万余名免费定向医学生,缓解了基层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生短缺问题。“十二五”期间,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共计招收8200名。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政府共建一批地方医学院校,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要求共建医学院校扩大儿科招生规模,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

  当前,国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使得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凸显,也对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宋毅表示,教育部正在从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主动承担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儿科学科专业建设等四方面入手,加大儿科医生人才培养力度。

  据了解,教育部将继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儿科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到2020年儿科专业研究生在校总规模力争达到1万人。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过渡期内,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1998年调整儿科学本科专业对儿科医生来源影响”的问题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农林医药教育处处长王启明解释说,“在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再单独设置五官科学、儿科学、中医外科学等临床二级学科的专业,调整优化为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是根据当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行业用人部门的要求,参照国际医学教育培养临床医师的通行做法进行的,主要是为解决用人部门反映的医学生过早分科、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就业适应性不强等医学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的定位为学习内科、外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基本知识的通科教育。从医学毕业生到儿科、内科等专科医生的培养是通过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接受专科培训和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将临床二级学科的专业合并调整为临床医学,有利于夯实医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临床综合能力,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奠定扎实的基础。本世纪以来,本科临床医学、中医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持续扩大,2015年招生已达9万余人。客观上讲,这些学生均可成为儿科专科医生的稳定来源。从数量上看,远大于1998年仅有23所高校年招生650名儿科医学专业学生的规模。因此,一直以来儿科专科医生的来源是稳定充足的。”

  王启明表示,造成儿科医生短缺的主要原因,从卫生计生行业部门反馈情况看主要是儿科医生工作负担重、职业风险高、待遇低,难以吸引更多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儿科医疗工作,导致出现了“一些从医者不当儿科医生”的现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着力解决儿科医生吸引力不足、医疗机构短缺和单独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关键性政策问题。教育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各项改革,医教协同,着力解决好儿科医生短缺问题。

  5、2017年全面实施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29

2016.05

2017年考研:看就业前景该选的9类专业

  2017年考研:看就业前景该选的9类专业  考研大军中,女生不再是“弱势群体”,她们的......

29

2016.05

2017年考研专科生获取专业信息的6大途径

  2017年考研专科生获取专业信息的6大途径  对于专科生来说,在了解报考专业的同时,还要具体问清......

28

2016.05

2017考研报考指南:艺术硕士和普通硕士的9个区

  2017考研报考指南:艺术硕士和普通硕士的9个区别  艺术生考研人越来越多,可是你了解艺术硕士和......

28

2016.05

2017考研6大名校对同等学力报考的要求

  2017考研6大名校对同等学力报考的要求  专科生考研要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而很多院校对于同等学......

28

2016.05

2017考研报考:研究生导师选择早知道

  2017考研报考:研究生导师选择早知道  研究生选导师是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问题,网络上不乏各种导......

15

2016.05

2017考研常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小9

  2017考研常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小985)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在......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