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找工作要不惧起点低,基层比较能锻炼人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可毕业生们比较不爱去的却是中小企业。技工岗位月薪5000也无人问津,普通的办公室岗位每月不足2000元,也能让毕业生挤破头。不愿下基层是毕业生们求职的普遍状态。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位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李亚林。他毕业后从车间一线操作工做起,3年3次升职,如今已当上了车间主任助理。磨刀不误砍柴工,李亚林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的来”,基层比较能锻炼人。
现状:基层岗位比较不受毕业生青睐
“全是些不知名的小公司、小企业,都不知道把简历投给谁了”,记者经常听到毕业生在参加了一场招聘会后如此抱怨。
小刘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四一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求职目标。“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那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成功率太低了”,他说自己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也会复习参加河北省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统一招聘,但没抱多大希望。心目中比较理想的是进一家国企或上市公司,比较次也得是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
面对招聘会上,主动将招聘信息递到他手上的中小企业,他都是心不在焉地看一眼,根本就提不起投简历的兴趣。“那些公司规模那么小,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我在那儿工作怎么能有更好的发展呢”。
记者发现几乎每个毕业生求职都有名企情结,即使选择中小企业也是在就业压力面前迫不得已。因此,中小企业的招聘经理总是感叹招聘难、留人难,一场上万名求职者参会的招聘会上,收到二三十份简历也算是不错的成绩。投简历的人中能有两三名毕业生入职就能让他们感到很有收获。比较糟糕的是,入职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干不了俩三月就跳槽走了。他们告诉记者,“在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端,是中小企业的招聘难。”和中小企业面临同样尴尬的是,技工类、服务类等基层岗位也很难招到人。一位大型制造企业的招聘经理告诉记者,比较难招的是操作工人,每月工资加奖金五六千元,还提供住宿,也招不到人。反倒是一个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办公室文员岗位,月薪不到2000元,倒有不少专科生、本科生应聘。
声音: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的来”
“用工不规范,社会保障不健全,没有发展空间、学不到有价值的经验”,则是毕业生口中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等基层岗位的原因。
真的如此吗?记者采访的几名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的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比较能锻炼人。而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在河北师范大学视察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寄语。
李亚林,是河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09年毕业。因学业优异,他成功应聘到炙手可热的石药集团。当他兴高采烈地去报到时,却发现自己被安排到车间工作,仅仅是一名操作工。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