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复习邓论注意三点:
1、政策性强—中央的党政方针
2、1-5章 总论部分 1-2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3章 赖于形成的精髓和思想路线;4-5章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分析当代中国,其中第4章得出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而第五章分析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9章 讲的是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章 科学发展观(今年新增的);7-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重要条件
10-12三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一国两制,外交政策,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个代表-落足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两次飞跃:是什么,为什么
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得出的。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的结合。
之所以称作飞跃的原因:1、理论上的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该创新的理论经过实践检验,指导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领导地位的确立,引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顺利地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更大的成就,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十四大报告和十五大报告
十四大时将小平同志的理论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当时还没有提出邓小平理论的这个称谓;到十五大时,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整个理论围绕阐述的核心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十四大将邓小平理论概括为九方面:
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仅存在一个模式,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发展阶段:提出了初级阶段的理论
3、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比较终实现共同富裕。与之相关的提法:要分析研究生产力自身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和各项工作中,要坚持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
4、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调整,只有调整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整上层建筑,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为什么说改革是革命呢?--A、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是革命,B、这里讲的革命不同于第一次革命—****旧制度,建立新中国,而第二次革命是否定传统计划体制,那么这里说的改革是革命,意味着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要根本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是革命。
在此基础上,关于发展动力,就形成了改革的基本思想:A、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关系的内部调整和完善,决定了性质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B、改革的范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即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上层建筑即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因而改革是全面的改革;C、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来自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而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7
2013.04
......
26
2013.04
2014年......
26
2013.04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A.优先发展重工......
26
2013.04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
26
2013.04
考研政治教程 毛概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26
2013.04
(一)单项选择题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