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考研复试的消息,其中话题的焦点多在某些高校明确提出非“211”“985”院校的考生不要。随即教育部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感谢教育部,作出了及时的反应。再借用一下本人在微博上看到的观点:“211”,“985”这类不公正的教育分级制度不就是教育部提出来的么?
“211”“985”计划是不是引起了教育不公暂且不讨论,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我不敢妄加评论。可是笔者却忍不住质疑,这规定到底有没有实际的作用?
诚然,定下这条规定之后,高校必定对这个敏感话题保持缄默,谁也不敢公然以这样的理由来拒绝某位考生。可是录取的时候呢?他们大可以一看履历,然后抛弃“非贵族”背景的考生,或者在面试的时候刻意刁难……各种各样的具体操作,大概不用笔者在此赘述。可是笔者认为,重点大学出身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能上重点大学无非说明这个人高考成绩不错。重点大学一样有不努力的学生,非重点大学同样也有勤奋的学生。而在笔者看来,非重点大学的学生崛起得显然要更加艰难,更有含金量:没有“贵族”的背景会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放低自己的姿态;在一个并没有那么多高手的环境下提升自我,需要更多的自律。
背景,应该仅仅是一个参考标准,并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作为一个非重点大学出身,并且“拼爹”还拼不过别人,完全不是利益既得者的笔者说话,自然是人微言轻。有人大可以嘲笑说:“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没有真正的实力才会说这样的话。”
是的,很多人没有那双隐形的翅膀,或许真的不配拥有金光灿灿的梦想。而人们似乎早对这些不公平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北京的孩子上的学校是教育资源比较好的,而相比之下,别的地方的孩子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高考号称比较公平考试,可是高考录取呢?北京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的踏入所谓的名校就读,别处的孩子挤破脑袋都挤不进去;如今好不容易考个研究生,付出了心血和努力,想要追求梦想,相信未来,结果被一句“本科不是211,985院校不收”打回原形。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3
2013.04
在北大的一个宿舍里,文化执法工作人员查获大量非法出版物。本报记者蒲东峰摄 “我就是小......
23
2013.04
4月21日,清华大学宣布启动“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项目主任、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
23
2013.04
金融学研究生排名名单具体如下,请考生查看: 1.人民大学 考研难度:难(公平,招生规模不大 ) ......
23
2013.04
加拿大研究生留学生申请必须注意的3+3。......
23
2013.04
在职研究生教育日趋火热,报考人数逐年递增,一些名校名专业报考人数连年居高不下,也呈现出良好的......
23
2013.04
在职研究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读研方式,有职场白领,也有刚毕业的学生(个别院校已经放宽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