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妹为社团制作招聘海报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餐桌前把酒言欢,而合工大的学生武晓妹可能正在饭店里忙着传菜、招呼吃年夜饭的客人……
6年来,武晓妹没有和家人过过一个春节,靠打工挣学费养活自己,并被保送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同学中,她有两个称呼:“学霸”和“打工帝”。
22岁的她打过十几份工
1991年,武晓妹出生于安徽定远一个偏远乡村。90后的她,童年并不像多数同龄人那样美好:母亲患了胃癌,父亲常年在江苏常熟打工,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上学。母亲虽然挺了过来,但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去年光医药费就花了1万多元。
2007年,武晓妹考入合工大社会工作专业,成为全村第一位女大学生。靠着东拼西凑的学费,武晓妹才得以延续学业。
上大学以来,武晓妹做家教、发传单、举广告牌;做收银员、服务生、理货员、进工厂流水线操作机器;卖奶茶、卖特产;看过大门、打扫过卫生、送过外卖,也做过辅导员助理……
过年不回家仍在打工
2008年春节,武晓妹迎来了她大学的第一个寒假。这个寒假,她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在一家酒店做兼职服务员。
第一天晚上,她和几个新来的女孩子在水泥地上打地铺过了一夜。那年冬天正值南方雪灾,早晨醒来她用凉水擦了脸,穿上齐膝的旗袍,踩着深至膝盖的白雪去上班,夜深以后再踩着白雪回去休息,每天的工资27.5元。
武晓妹告诉记者,定远老家的土房子早就倒了,父亲就带着母亲常年在常熟打工。今年,武晓妹怀揣2万元存折和6000元现金去了常熟,不过父母怎么也不肯要这笔钱。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