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认为研究生总体而言仍是供不应求,但毕业生对职业定位不应过高
只要不怕“差” 就业不会难
自200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大规模扩招至今, 基本上每年的扩招幅度都超过5%。有人担心连续的扩招会造成研究生就业难,对此,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称, 研究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总体而言仍是供不应求, 就业难只是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定位过高,不愿意从事“差”工作。
1 日, 在中山大学东校区举行的2013 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研究生专场上,280 多家企业到场, 共提供10848 个职位, 进场求职的毕业生人数约有1.5 万人, 提供给研究生们的选择空间比较大。虽然多数研究生对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也有学环境、中文的博士生抱怨工作不好找,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据了解,部分博士生由于专业和学历的限制,就业面较窄。有就业指导老师建议,这部分毕业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投简历,或通过导师及师兄师姐介绍,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连年增加,有专家预计,报名参加2013 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数或将达到180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自2002 年第一次大规模扩招以来,每年的扩招幅度基本都保持在5% 以上(2005、2007、2010 年有所回落),2012 年达到51.7 万人, 较2001 年整整增加了40 万人。有人担忧,研究生的连年扩招会带来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生也会像本科生一样“越来越不值钱”。
对此,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显得非常乐观。该负责人表示, 广东研究生就业率多年来都保持在90%以上, 数值波动也都在正常范围内。
广东2013 届研究生较2012 届增加了4000 人,但总数也只有2.6 万人,而今年到广东就业的本科生预计将超过65 万人, 与之相比, 研究生仍显得格外“金贵”。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研究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是供不应求的,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 不愿意到一些艰苦岗位工作,才有了就业“难”的现象。
华农举行校园招聘会,一众企业对农科生求贤若渴。专业人士透露——
很多人不知道:卖电脑不如卖饲料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何伟杰报道:昨天,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林学院分别举行了两场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农科校园专场招聘会。农科专业学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更加突出,当年招生遇冷的专业,如今都成为了招聘者“抢人”的热门专业。
农科生很吃香又很淡定本次招聘会有近50 家企业进场,提供近2000 个岗位数,无论从进场企业数还是提供的岗位数,都较去年有显着增加。一知名农业科技型上市公司光是招收服务营销类的农科专业人才就达1000 名。“现在农科专长的人才还是非常稀缺, 我们确实存在招不够人的情况。”一名负责企业招聘的工作人员坦言,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但难以阻挡畜牧、水产等农企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才,但岗位与人才的比例却达到几十比一。”
记者留意到, 一些企业连求职意向书也准备好了, 只要物色到合适的学生,马上“打铁趁热”当场签协议。面对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更多毕业生却相对“淡定”。华农动科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陈刚从一企业面试出来,他一脸惊讶地告诉记者:“哇,刚才那企业说试用期底薪4200 元,转正有5200 元。”尽管比原来心理预期的3000 元要高出不少,但他并没有选择当场签协议,“再看看吧,反正不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与农科相关的毕业生,他们都坦言,找工作并不难,还在权衡哪份工作才是比较好。
招生时很冷招聘时很热值得注意的是, 招聘会上受企业热捧的专业,其招生却一直遇冷。以华农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历年遇冷, “在招生时很多家长都以为学这个专业就是让孩子以后去做木工。” 华农林学院老师肖华说:“但实际上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光明,现在珠三角各大城市有数以万计的企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缺口非常巨大。”
记者从华农学生处了解到, 像这种“招生遇冷,招聘遇热”的专业在华农不占少数,如“动物医学”、“茶学”、“园艺”、“林学”、“动物科学” 等十多个与农科相关的专业今年都面临着“企业需求大,但人才不足”的尴尬情况。华农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蔡汇民认为, 这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带“农”字的学科存在偏见,“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学科未来的前景有多么广阔。举个例子,现在经济不景气, 但一吨动物饲料的毛利仍然可以达到1000 多元。在中关村卖一台电脑,都未必有卖一袋饲料赚得多。”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