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报道:考后首发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重返亚洲战略
美国近来一系列的“搭台布阵”紧锣密鼓,备受国际舆论关注。第一步,是在APEC峰会上力推一个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第二步是在军事上,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次正式访问澳大利亚,宣布从2012年在澳大利亚驻兵250人,此后将增加到2500人;第三步则是奥巴马到访印尼,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奥巴马政府的这些动作,被视为美国在高调宣扬重返亚太,而且会坚守亚太。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11月10日在夏威夷檀香山演讲时表态,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议会发表演讲时则称,美国看到并认可亚太地区的发展潜力,将加强并保持在亚太的长期军事存在。
尽管在奥巴马的口中,他仍说出了“希望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亚太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但是上述的一系列动作,尤其是美国试图插手南海问题,其指向中国的目的十分明显。一个很有可能的情形是,未来中美在亚太地区围绕影响力的争夺与竞争将会加剧。
当前的国际政经热点区域,本是在欧洲。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的总理比较近先后辞职,欧元区至今却仍然笼罩在欧债危机的阴霾之中。比之沉闷的欧洲,亚太显得拥有更多的活力。这个时候,美国所谓“重返亚洲”,即在战略和经济层面重新参与亚洲事务,也将影响到中国的战略利益与外交政策选择,对中美两国关系又是一次新的考验。
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的演讲中说,在因中东地区而“分心”十年之后,美国政府的“重心”转向亚洲。不过,她的这句话,没有讲出所谓“重返亚洲”背后的原因。事实上,美国对于在东亚地区形成一个在其眼中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经济机制一直存有戒心。以南海问题为支点,美国似乎找到了转移外交重心的更多理由。另外,从美国国内原因分析,新一年的总统大选在即,不能排除奥巴马借助“重返亚洲”为自己打造一个新的外交形象。
不难注意到,奥巴马13日在APEC峰会结束后依然说,“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的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在“重返亚洲”的背景下,这句话显然有着太多的外交辞令意味。美国多少是希望遏制中国利益的,这一点,非常清晰地体现在中国缺席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上。所谓的“中国威胁”,在一些美国政客眼里,从来不曾消失过。
无论如何,美国的“重返亚洲”,不该成为制造紧张和对抗的因素。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和则两立,分则两败。在某种意义上,中美之间越来越相互依赖的经贸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其他领域内的利益分歧。中美之间固然不只是经济贸易关系,但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中比较厚实的部分,多多少少将起到稳定双边关系的作用。
当前美国经济疲弱,全球经济前景暗淡,且在中国已是美国的比较大债主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的背景下,所谓的“重返亚洲”,应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根本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关系是一场“双向”的游戏,双方理应从共同利益出发,给对方更多发出合作的信号,而不是相反。中国适宜的外交政策选择,当是积极参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地区合作,并谋求在其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加快、深化类似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安排等双边措施,以此作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坚实基础。
还须指出,美国和俄罗斯加入后的东亚峰会机制,已经成为囊括地区大国的比较高级别战略论坛。这一论坛仍应主要着眼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而不是故意挑出一些有争议的政治和安全问题,否则,东亚合作的良好势头必会受损,没有人会是其中的赢家。美国“重返亚洲”,也须认识清楚这一点。
①与日韩联盟:
美国右翼报纸《华盛顿时报》2010年12月12日刊载题为“迟来的美日韩联盟总比没有的好”的文章。文章一方面欢呼美日韩联盟的形成,呼吁加强三国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有意借朝鲜问题将中国设定为这一联盟的“假想目标”。
文章称,朝鲜比较近“促成”了一件美国外交在近半个世纪都未能成功的事情:使日韩结合成为美国所支持的亚洲“和平和稳定联盟力量”的基石。“二战”过后不久,日韩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还和美国形成了紧密的贸易关系,而且日韩两国之间也同意进行多边的政治和军事合作。三个国家之间保持了密切联系。
文章认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近日和日韩外长在华盛顿的会谈就是这一联盟形成的标志。日前,日本军事观察员出席了在比较近的美韩黄海军演,随后,韩国的军事观察员也出席了美日比较大规模的军演。同时,美日韩三国还一致对中国提出的通过会谈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表示反对。这一联盟离形成全面战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拒绝对朝施压成为了这三国联盟所关注的一项核心问题。
文章还称,中国已经察觉了这一联盟的形成,同时中国也有自己的“王牌”来予以应对——中国可以发挥自身的经济影响力。
文章指出,美国还希望将东盟国家拉到这一联盟中,因而华盛顿不顾中国的怒火插手南海问题。但是,似乎没人注意到菲律宾对美国干预南海问题一事的反应,这位美国的前盟友警告美国不要插手,马尼拉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中国处理这一问题。尽管没有东盟的加入,但由美国支持的日韩联盟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美韩自由贸易协议即将获得美国国会审议,与此同时,日本也期望与美国签署类似的协议,以此来应对中国日益自信的区域贸易和投资战略。
文章比较后称,由于眼下没有办法可以解决朝鲜问题,同时某些国家质疑中国在此事中的“意图”,美日韩之间的动作将对于形成新的、暂时性的东北亚联盟至关重要。
②重返澳大利亚 :在达尔文建立军事指挥中心。
2011年11月16日,奥巴马与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一起出席了联合新闻发布会。奥巴马在会上宣布,美国将从明年起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皇家军事基地部署200~250名海军陆战队员。奥巴马表示,美国愿意与澳大利亚进一步加强经贸、军事和安全合作,进一步加强美澳盟国关系。他说,目前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美澳两国需加强合作以应对这些地区变化,升级盟国关系和充实盟国关系的内涵。
根据行程安排,奥巴马将于17日在澳大利亚议会发表演讲,阐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政策。演讲结束后,奥巴马和吉拉德将前往澳大利亚通往东南亚的门户——达尔文市。根据两国达成的安全协议,美国将在达尔文皇家军事基地内建立一个比较终规模为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军事指挥中心,首批200~250名将于明年部署。此外,两国还将在达尔文皇家军事基地开展更多军事演习,未来有更多美国军舰来到澳大利亚海域。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美军比较初计划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军事基地,但由于顾及澳大利亚主权,以及节省经费的考虑,双方比较终达成协议,澳方将现有军事训练场所、军港向美军开放,美军不仅可以进驻、进行训练,还可以囤积先进的军事装备。
③与东南亚紧密联系——经济上拉拢:TPP协议;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a)TPP协议:
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或称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等4国于2006年发起。因4国经济总量有限,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随后,澳大利亚、秘鲁、越南等国先后表明参加意向。2009年,美国也表示参加,随即该协定才开始引起世人关注。2011年3月,上述8国就协定内容进行首轮磋商。迄今,明确表态参加TPP的国家有9个,而对此表示关心的除日本外,还有中国、加拿大、菲律宾。
TPP原则上要求100%废除关税,其内容比自由贸易协定(FTA)更为广泛,自由化程度也更高。除消除关税等贸易壁垒的内容外,还包括实现人员、资金流动的自由化,保护知识产权,改善经营环境等内容。当然,各国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在磋商过程中争取一定的缓冲期,以保护本国的弱势产业,如智利就为本国的小麦和砂糖保留了10年的缓冲期。在TPP已经生效的4国中,8成以上产品的关税已被撤销,其余也将在协议生效后10年内撤除。
b)《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09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普吉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
希拉里在与东盟国家外长会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已重返东南亚地区。美国将强化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并加强与东盟国家接触。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她本人认为,东南亚地区对全球进步、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东南亚和东盟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美国正与东盟全面接触,共同面对广泛挑战。为此,美国政府决定“不久的将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设立与东盟联络办事机构。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希拉里说,美国政府要求国会追加东盟地区气候变化援助基金,呼吁召开东盟气候变化问题高级别对话。此外,她将于23日主持美国与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等湄公河下游四国第一次外长会议,就与水资源、卫生和环境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东盟成员国于1976年在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上签署的,条约宗旨是“促进地区各国人民之间永久和平、友好与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1998年东盟外长签署条约修改议定书,允许非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加入该条约。
④在南海挑起争端:旨在遏制中国
2010年7月23日,在越南举行的地区安全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大谈解决南海争端对地区稳定“至关重要”,宣称这一争端妨碍海上贸易的开展、阻碍其他方进入该地区的国际水域,争端的解决“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随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发表讲话予以驳斥。
希拉里·克林顿是根据事先准备的稿子做出上述言论的,这就意味着这个表态并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而是经过了事先的周密准备。
要介入南海纷争,总需要有一个理由,希拉里讲出的理由无外乎这么几点:一是南海纷争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解决这个争端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稳定;第二就是目前的南海争端已经影响到了这一海域的国际海运;还有就是南海争端涉及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因为有这些原因,所以美国要介入这一争端。
至于解决的方法,希拉里也提出了设想:美国愿意和东盟、中国以及相关国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并且希望形成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机制。
(2)中东——介入“阿拉伯之春”,目的在于控制中东石油命脉
①与伊拉克:从“遏制”发展到“利用一切方式改变政权”。
“9·11”后,伊拉克问题逐步演变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美国对伊政策从“遏制”发展到“利用一切方式改变政权”;伊拉克从海湾强国变为弱国,却始终“不屈从”于美国;中东主要国家与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际格局主要力量,力图在美、伊之间顾此而不失彼,比较终却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虽然联合国武器核查进展“顺利”,战争却日益逼近。
②与利比亚:
2011年8月22日,奥巴马发表讲话称,利比亚的局势到了一个转折点,卡扎菲的统治已经结束。奥巴马同时表示,将携手盟友和伙伴继续保卫利比亚人民的安全,将命令美军与北约和联合国保持密切沟通,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应对卡扎菲政权残余势力对利比亚部分地区构成的威胁。
不过,美国国防部重申,卡扎菲政权垮台以后,美军绝对不会参与联合国或者北约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的行动。“美国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国防部发言人戴夫·拉盘说,“即便(利比亚需要)外国军队的过渡性帮助,美国也不会派遣地面部队。”
8月22日晚间,奥巴马与英国首相卡梅伦通了电话,两人一致敦促卡扎菲“永久性地放弃权力”。
虽然西方对利比亚的打击行动是由北约牵头,但是美军在其中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性作用。美军的侦察卫星清楚地定位了利比亚国内的几乎全部主要目标,为北约空中打击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撑。没有美军的参与,卡扎菲的溃败可能不会来得这么快。
③与叙利亚:
2011年8月1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呼吁相关国家断绝与叙利亚的商业关系,寻求向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施加更大压力。
希拉里当天在美国国务院与来访的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美国敦促那些“仍在购买叙利亚石油和天然气、仍在向叙利亚运送武器”的国家与叙利亚断绝商业往来。她还声称,巴沙尔已经丧失统治的合法性,“显而易见没有他叙利亚境况会更好”。
希拉里11日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美国寻求对叙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实施制裁,并希望欧洲就此采取相关举措。她同时呼吁俄罗斯停止向叙利亚出售武器。
美国自今年5月陆续对叙利亚实施制裁,以迫使叙利亚政府停止它所谓的对示威者的“镇压行动”。但美国已对叙利亚实施多年经济制裁,选择余地不多。
叙利亚当局坚称,叙利亚今年3月中旬爆发的反政府示威系恐怖团体和外国势力所为。巴沙尔本周表示,叙利亚对恐怖团体的追捕“不会动摇”。
④与伊朗: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21日签署总统令,下令对伊朗重要的石化产品行业实施制裁,同时扩大对伊朗油气行业的制裁。美政府同时警告,与伊朗银行业从事交易的政府或金融机构均面临威胁。美国同日还把伊朗列为“洗钱主要关注国之一”。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21日也宣布了针对伊朗的新经济制裁措施,包括要求英国各金融机构切断与伊朗各银行的金融联系;加拿大也宣布将停止对伊朗出口任何与石油化学制品、石油和天然气有关的物资,并基本“结束与伊朗的任何交易”,其中包括与伊朗央行之间的合作。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之后,欧盟22日也随即仿效。欧盟外交消息人士22日透露,欧盟将对约200家伊朗公司与个人实施制裁,这些新制裁措施将在12月1日于布鲁塞尔召开的各国外长会议上宣布。
而在英国禁止所有与伊朗央行的交易之后,法国与荷兰也提出类似措施。
面对西方的新一轮制裁,伊朗方面也予以了回击。伊朗总统内贾德23日谴责对伊朗加大制裁力度的欧洲国家,称它们是美国的“傀儡”、“像无能的奴才”。内贾德同时指责西方国家试图掠夺伊朗在海外银行账户的资产,以缓解西方的经济危机,并称“任何没收伊朗民众外汇储备的做法,都视同严重盗窃行为,伊朗人民将视这样的人为盗贼”。
24日,有外媒援引伊朗官方通讯社消息报道说,伊朗国会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索罗里称,伊朗抓获了12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这些被捕的特工原本计划在以色列的帮助下,刺探伊朗的情报,打击伊朗的利益机构。索罗里透露,这一间谍网络的目的是破坏伊朗的安全、军事及核设施。
与此同时,228名伊朗议员23日在伊朗议会提交联合声明并当众宣读,指责英国采取敌对政策。伊朗议会当天通过紧急法案,要求重新评估伊朗与英国的关系,呼吁驱逐英国大使。如果法案在预计27日举行的投票中通过,继而获得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成为法律,伊朗与英国外交关系将降至代办级。据称,伊朗还可能对采取新制裁行动的其他国家报复。
考试须知:2012考研时间安排 ♦应试技巧及考场须知 ♦首发2012考研真题
考前必看:准考证下载入口 ♦2012年考研考场规则 ♦2012考研考场查询
复习备考:政治时事汇总 必背考点 预测试题 ♦ 英语作文预测 模板大全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30
2011.12
①住房问题。 2011年初,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民......
30
2011.12
2011年05月30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
30
2011.12
(1)科技 ①世界最快动车组登陆海南。 2011年2月23日12时5分,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
30
2011.12
新年伊始,中央纪委召开了新一次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新年度反腐倡廉建设描......
30
2011.12
2011年7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30
2011.12
2011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致辞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