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2考研政治预测题—经济建设和以人为本

来源:跨考教育 时间:2011-12-23 08:45:18

    2012考研报道:考后首发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各项工作的重心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本身并没有错,经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说,经济建设是手段,人民幸福是目的。但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突出“物”、强调“物”,在很多干部的思维中成了惯性,经济建设这个“物”被扩大化,手段超越了目的,甚至手段就成为了目的。一些干部在施政过程当中,把追求经济总量当作目的,而人们的生活是不是因此而改善、是不是更幸福则不予过多考虑,成了“拜物教唯物主义”。在这样的状况下,民生让位于GDP,环境也让位于GDP,比较后经济总量上去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却下来了,甚至在一些地方,社会矛盾还因此更加激化。

  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中解放出来,并不意味着对“物”的彻底摈弃,而是要把“物”用到“人”上,发展物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一切工作都应是为了百姓的利益,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执政的根基才稳固。要让百姓的利益得到尊重,就必须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和对人的作用的重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创造让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发展的机制,才可以尊重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建议权、发展权,才能够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也才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彻底超越“以物为本”的发展观。

  请回答:

  (1)“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依据何在?

  (2)结合材料简要评述“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两种发展观?

  (3)“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要点】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以人为本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而“以物为本”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它以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为目的,为了经济的发展,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因此,其本质区别是是否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比较高的出发点,并作为比较终的落脚点和归宿。

  (3)“以人为本”思想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以人为本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封建统治者治国利益需要的术略。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04

2012.01

跨考名师:2012考研英语作文终极预测

  2012年考研开考已进入最后一的倒计时,跨考教育杨凤芝根据多年考试辅导经验,对历年大作文命题进行......

27

2011.12

2012考研政治时事热点:中美贸易逆差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两国发......

27

2011.12

2012考研政治时事热点:中印美关系

  2011年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印战略经济对话首次会议的印度计划委员会......

27

2011.12

2012考研政治时事热点:中日关系

  2011年5月22日上午,温家宝出席了在东京迎宾馆举行的第4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出席了之后举行的三......

27

2011.12

2012考研政治时事热点:中国与非洲关系

  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在民族解放运动的......

27

2011.12

2012考研政治时事热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

  2011年6月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不同方式主张自己在南......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