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较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较新成果为指导。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比较广大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比较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坚定不移。
2.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回答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实际上,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与各个历史时代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不仅仅因为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且它来自于实践,同时是为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是一元的。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不同,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当今世界的理论虽然有许多种,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科学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3.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首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其次,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三,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和具体论断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看起来好像很"坚持",实际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另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拘泥于具体词句,而是要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并把它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种态度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甚至误党误国;而第二种态度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比较好的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较新成果,是党比较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马克思主义主心骨,是我们团结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道理,是人民群众所需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深奥,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工作,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绝不仅仅是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的问题。列宁曾经说:"比较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比较高限度的通俗化。"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和现实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和稳定器。如果没有这个比较核心的东西,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近代中国之所以长期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凝聚全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族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任重道远,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引领作用须臾不可或缺。要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比较新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比较好坚持和实践,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比较好坚持和实践。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认识,不断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即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1
2011.05
2011同等学力申硕:3月网报 5月29日考试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各省报名时间汇总 2011年同......
25
2011.0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25
2011.04
复习提示:本章主要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重点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25
2011.04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
25
2011.04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
25
2011.04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