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题分析
从政治试卷来说,政治试题分为两大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分为单选和多选,主观为分析题。从题型的本身属性来说,主观题比较中庸,结合近几年考试趋势,主观题更多偏向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这就保证大家一旦对基本的知识点熟悉之后每道试题都有话可说。但政治试卷的批改是采点给分,如果要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就需要科学的指导,因为在基础分之上每提高一分,考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之前成倍增加。对于客观题来说,单选题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很难的题目,在政治中尤其如此,政治单选是属于必得高分题型,而应对单选这种题型,考生在记忆相关概念时一定要明晰,不能模棱两可,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注意区分。而比较能帮助考生区分的方法是适度的习题训练,通过练习来加强记忆和理解。在得分方面,单选题总分值在16分,考生比较好拿下不低于12分以上的分数。客观题另外一种是多选题,这种题型在属性上来说就是属于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它也是政治试题种比较难比较容易拉开考分距离的题型,要求考生高度重视。应对这类题型除了需要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熟练理解外,适度的练习必不可少,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各个知识点内涵外延。在得分方面,多选题总分值在34分,考生比较好拿下不低于24分以上的分数。
(2)复习方案
分析政治学科属于典型的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学习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记忆和理解,在应对考试方面则要求适度的训练,因为考试要求对概念原理更精准的辨析。因此,政治的学习思路应该为:
第一,全面掌握考纲知识点;
第二,适度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三,通过练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重难点知识,在掌握全面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第四,通过真题和模拟试题检测自己与目标得分的距离,查缺补漏。
整个过程的步骤如下:认识→理解→熟练→适度练习→知识点串联→通过模拟试题检测自己→通过真题更加精确的检测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并通过真题的研究掌握答题技巧→进入考场。
(3) 题型的解题技巧
考生要了解各类试题的特点,掌握各类试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以及解答各类试题应注意的问题。
① 选择题在复习中多进行几次模拟考试的实战练习是大有益处的,是一种有效的自测方法,考研专家和以往考生从中总结出答题思路和技巧:
Ⅰ 单项选择题总的来讲,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种情况、三种思路和三种方法:
A.答案唯一型。按题干要求的规定性,排除其他错误的,所剩一项就为正确项,或直接将题干与选项挂钩找出符合题意的项即可。
B.答案比较佳型。即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其中一个是比较佳答案即符合题干规定性、指向性要求的,它或者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比较主要或比较根本问题,或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比较直接或比较本质的联系或问题。
C.多项组合型。除了如前边所讲的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答案分解、逐个排查外,还有一个比较简捷的办法是排除错误项,然后再进行比较。解答此类题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正确思想。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这一问题。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这又分三种: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另一类是比较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比较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Ⅱ 多项选择题一般而言,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试题,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A. 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是什么。例如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对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一定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
B. 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对的还是错的。
C. 审查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按题干的要求选出题肢。如果题干本身表述正确,且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
第二,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
第四,题干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须排除。
做多项选择题要求必须吃透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死记硬背。它重在理解、吃透,是体现能力的好题型。解题的方法也很多,但总的来讲是四个字:“正确、有关”。所谓“正确”即观点正确;所谓“有关”,就是题肢的论点与题干的要求有关联。题肢必须是正确而又有关联的,才是对的。同时还要注意,只有直接有关联的才能选,间接关联的则不选。
② 分析题一般说来,分析题就是把试题所给定的命题、问题和材料等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要求考生对这一系统整体进行分离、分解,剖析出各个方面,对整体所蕴含的诸方面内容作出说明、解释和回答,揭示出诸方面内容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对诸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综合,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问题作出全面的阐述和整体性的本质结论。
Ⅰ 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A.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
方法: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B.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Ⅱ 分析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从题型的形式看,以往考试中的论述题、材料题以及辨析题,都属于分析题。从分析的内容对象上说,相对可分为: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材料性的分析题。
A.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
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一般说来,它要求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各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重点考查考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原理分析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如2002年的试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比较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这一试题也是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它不仅要求考生懂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而且要求考生掌握社会主义比较终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知识,并运用上述理论和比较终目标的知识,正确分析、论述“差距有所扩大”的这一社会现实。
B.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
这类分析题同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有密切联系,它们都需要运用一定的知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不同之处在于,这类分析题往往并不指明运用哪方面的具体知识、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而是从试题给定的社会现象、客观实际、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中,分析、概括其中所蕴含和体现的有关知识、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知识去分析和论述试题给出的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揭示出它们同一定的原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必然联系,从而对既定的现象、实际和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说明和论述。在以往的试题中,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并按不同地段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试析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计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然而社会主义革命却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成为现实。试析这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阐明我国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必然性”,等等。诸如此类的试题,都属于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解答这类的分析题,既要看到它同知识、原理性分析题的一致性,又要看到它与这类分析题的不同特点,相比之下,它的难度更大一些。
C.材料性分析题材料性分析题是分析题中比较典型的形式。其特点是:它提供若干条现成材料,从材料中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考生按照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回答它所提出的问题,对材料作出正确的理论说明。 材料性的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从过去的试题看,其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如史料性的材料,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材料,一些著名人物的言论材料等。材料范围比较广泛,但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着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选取的,是同政治理论密切相关的。
回答材料性分析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真正弄懂和理解材料的内容,搞清楚它所要说明的问题实质。这是分析材料和正确回答问题的基础。
第二,在弄懂材料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确定回答问题的思想方向和理论范围,即用什么思想观点或哪方面理论,去分析、论述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和回答它所提出的问题。另外,材料性分析题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往往不是单一性的,而带有学科性,需要对有关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而灵活的运用。
第三,在对材料的分析过程中,必须把材料的内容同试题的提问紧紧地联系起来,紧扣题意,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提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泛泛地回答问题。否则就可能犯所答非所问、含混不清的错误。
第四,在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有的是正面材料,有的是反面材料;试题依据材料所提的问题有的需要从正面分析论述,有的则需要分析批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理论论述,通过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一个个地回答试题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不要对若干问题作笼统的回答。
咨询电话:010-51264100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19
2011.01
专业课要学好,认真复习早在情理之中,英语、数学更要花大功夫在上面,因为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为这......
11
2011.01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可......
20
2010.12
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就要开始了。对于考生来说,复习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因......
14
2010.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中特,在考研政治理论中的分值是三......
14
2010.12
一、注重时事政治把握国际国内动态 认识形势与政策的命题规律是2011年考生首要掌握的重要环节。......
07
2010.12
考研还剩39天,剩下的日子里,在这个已经进入寒冬的冲刺阶段,我想是咱该拿起真题来研究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