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比较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认清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认识国情,比较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总的来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虽然在实践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理论上却同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发生了冲突,有些人怀疑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人则否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的必要性。为了解决人们思想上、理论上的困惑,搞清楚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能实行别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从理论上深入开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现实生活把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至党的十三大之前的认识发展。
2.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作了系统阐述,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与发展(1)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党的十七大强调"两个没有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两层含义是有机统一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不是泛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党的十三大归纳的基本特征(五条)。党的十三大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党的十五大归纳的特征(九条)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3.党的十七大归纳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八个方面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三)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2.提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使我们党认识和准确把握了中国比较大的"实际",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既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防止和纠正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的锐利思想武器。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2.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第一,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经过长期的建设,才能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阶段实现的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等任务。
第二,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3.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观点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10
2011.01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10
2011.01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10
2011.01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英语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10
2011.01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英语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10
2011.01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英语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10
2011.01
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英语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