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例题(9)

来源:网络 时间:2010-10-21 14:56:25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把认识看成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虽然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把认识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其严重缺陷,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007年分析题第34题);比较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人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典型真题

  (2007年分析题第34题)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成仿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与其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比较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个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的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并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官,有人能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人的认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并比较终由实践来检验。人的认识和实践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由开始的建立在原有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经验基础上的“合理想象”,经过实际交往的实践,比较终实现了对客体的正确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这一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21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例题(8)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

21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例题(7)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

21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例题(6)

 典型真题  (2008年分析题第34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

21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例题(5)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21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例题(4)

 7.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其本质含......

21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例题(3)

4.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