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大纲

来源:网络 时间:2010-08-23 10:39:5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题型与分值
  名词解释题(30分)
  简答题(30分)
  辨析题(40分)
  论述题(50分)
  (总分150分)
  二、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考核要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领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识记: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二、领会:
  1、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特点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4、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原因
  5、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确定的过程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            识记: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领会: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识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领会: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识记: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领会: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较新理论成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考核要求
  1、识记:(1)实事求是的含义;(2)解放思想的含义;(3)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听“宣言书”。
  2、领会:(1)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重新确立;(2)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和领导真理标准讨论中阐述的主要观点;(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3、应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①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②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
  4、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经验
  5、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领会:
  1、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包含:
  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特点和实质
  3、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4、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过程
  5、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原则
  6、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考核要求
  一、 识记: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172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领会:
  1、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考核要求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识记: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内涵。
  2、领会:(1)“搞清楚”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重要性;(2)为什么我们长期没有搞清楚这两个问题。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
  1、识记: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
  2、领会:(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3)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3、应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识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领会:(1)马克思主主比较注重发展生产力;(2)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生产力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3)发展生产力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4)始终扭住发展力这个根本环节放松。
  3、应用:(1)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2)坚持发展生产力不动摇。
  (四)发展才是硬道理
  1、识记:发展才是硬道理所包含的内容。
  2、领会:(1)处理和解决国际国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2)只有发展起来了,人民才能真正拥护社会主义;(3)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3、应用:(1)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2)中国只有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识记:(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
  2、领会:(1)基本国情与初级阶段;(2)我国对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的曲折过程;(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3、应用:(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2)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识记:(1)基本路线或总路线的含义;(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
  2、领会;(1)我们党的历史上五次提出的基本路线;(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3、应用:(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
  1、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领会:(1)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识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涵。
  2、领会:(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
  3、应用: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识记:(1)“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的主要内容;(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
  2、领会:(1)我国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2)我国发展战略体现的实事求是原则。
  3、应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点、目标、意义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考核要求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识记:(1)改革的目的;(2)改革的范围。
  2、领会:(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2)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3)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应用: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识记:对外开放的含义。
  2、领会:(1)闭关自守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后果;(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3、应用:(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深刻含义;(2)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的含义。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考核要求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1、识记:(1)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种类;(2)计划机制的含义和特点;(3)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点;(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领会:(1)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2)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和弊端;(3)计划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和社会制度的关系;(4)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应用:(1)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必然性;(3)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领会:(1)市场经济的共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识记:(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内涵;(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领会:(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
  3、应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识记:(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2)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个根本原则;(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2、领会: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3、应用:正确认识改革以来我国所有制经构的变化。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领会:(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客观必然性;(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意义。
  2、应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原则
  1、识记:(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2)按劳分配的内涵;(3)按劳分配的前提;(4)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5)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领会:(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尺度。
  3、应用: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现特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1、识记:(1)按劳分配以外劳动收入的含义;(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含义;(3)资产收益的含义;(4)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的含义。
  2、领会:(1)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3、应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三)社会保障制度
  1、识记:(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2)社会救助的含义;(3)社会保险的含义;(4)社会优抚的含义;(5)社会福利的含义。
  2、领会:(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的原因;(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3、应用:(1)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
  第四节  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1、识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2、领会: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
  3、积极扩大就业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识记:(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2)民主是目的,又是手段。
  2、领会:(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治主张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3、应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二)人民民主专政
  1、识记:无产阶级专政的含义。
  2、领会:(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2)科学粉析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
  3、应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识记:(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2、领会:(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2)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表现;(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则;(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组织形式;(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应用: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动摇。
  (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识记:(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含义;(2)八字方针;(3)十六字方针。
  2、领会:(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原因;(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相互关系;(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3、应用:比较说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识记:(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2、领会:(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应用:联系实际说明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
  (六)政治体制改革
  1、识记:(1)政治体制的含义;(2)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3)政治体制与根本政治制度的关系。
  2、领会:(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3)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4)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意义。
  3、应用:(1)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2)积级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原则。
  (七)依法治国
  1、识记:依法治国的含义。
  2、领会:(1)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2)依法治国同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的关系;(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4)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内容;(5)加强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3、应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识记:(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
  2、领会:(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异同;(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必要性;(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长期性和紧迫性。
  3、应用:(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很需要保证;(2)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1、识记:(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的表述;(2)“四有”公民的内涵;(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领会:(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的意义;(2)加强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的必要性;(3)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意义。
  3、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内容的相互关系。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识记:(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2)理想的含义;(3)理想的层次性;(4)道德的含义;(5)道德的层次性;(6)爱国主义的内涵;(7)为人民服务的内涵;(8)集体主义内涵。
  2、领会:(1)共同理想与比较高理想的关系;(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4)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5)弘扬爱国主义与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关系;(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主要内容。
  3、应用:(1)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2)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四)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识记:(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2、领会:(1)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2)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3)文化的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领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考核要求
  (一)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
  1、识记:(1)香港问题的由来;(2)澳门问题的由来;(3)台湾问题的由来。
  2、领会:(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区别;(2)新中国政府关于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立场;(3)毛泽东和周恩来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思路。
  (二)“一国两制”
  1、识记:(1)“一国两制”构想比较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2)“一国两制”概念的比较早提出;(3)“一国两制”的含义;(4)和平共处;(5)“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2、领会:(1)“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三)祖国统一
  1、识记:(1)“叶必条”;(2)“邓六条”;(3)“江八条”;(4)“汪辜会谈”。
  2、领会:(1)台湾的前途和命运系于统一;(2)“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比较佳方案;(3)“江八条”的重要意义。
  3、应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反对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奋斗。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考核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1、识记: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2、领会:(1)对世界大战爆发可能性的判断及其意义;(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要性;(3)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
  3、应用:(1)国际环境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2)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3)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识记:(1)独立自主的含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2、领会:(1)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必要性;(2)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的关系;(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3、应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及其意义。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1、识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
  2、领会:(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必要性;(2)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识记:我国的领导阶级。
  2、领会:(1)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3)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比较多的依靠力量;(4)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5)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加强各族人民大团结
  1、识记:(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领会:(1)加强各族人民团结的重要意义;(2)民族平等及其意义;(3)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1、识记:(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2)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2、领会:(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4)加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5)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识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2、领会:(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考验形成的;(2)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3)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
  1、识记:党的领导的内涵。
  2、领会:(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2)改善党的领导与改革政治体制的关系。
  3、应用:说明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
  1、识记:(1)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个方面的考验;(2)加强思想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3)党的三大作风。
  2、领会:(1)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思想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3)加强组织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加强作风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5)“三讲”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应用: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23

2010.08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题型与分值
  名词解释题(30分)
  ......

23

2010.08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环境资源法》考研大纲

 《环境资源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题型与分值
  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40分)
 ......

23

2010.08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法学综合》考研大纲

 《法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题型与分值
  名词解释题(20分)
  辨析题(30分)
......

23

2010.08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

23

2010.08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通信原理》考研大纲

 《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涉及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

23

2010.08

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流体动力学》考研大纲

 本流体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江西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体力学是现代力学......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