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三章第3节)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基本内容】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企业通过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利用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伸缩。工作日的比较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比较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制约。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比较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的,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先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如果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这个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但由于市场竞争的规律,超额剩余价值一般难以持久。当整个行业都采用了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也便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回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变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生产力不断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也就日益突出了。
【重点难点分析】
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为此就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构成,从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由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从而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要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及其与之相关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也随之下降,这样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就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概念辨析】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①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①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辅助阅读】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①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②超额剩余价值由个别企业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由所有企业获得。③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追逐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所有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7
2010.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三章第2节)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07
2010.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三章第1节)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学习目的与......
07
2010.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第4节)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基本内......
07
2010.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第3节) 第三节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价......
07
2010.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第2节) 第二节 货币 【基本内容】 ⒈价值......
07
2010.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第1节)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学习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