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网络 时间:2010-07-31 14:41:51

  招 生 简 介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业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微电子所本着“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任务,一方面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向;同时通过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成果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发展。微电子所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成为我国IC技术和产业领域一个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国家微电子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微电子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职工62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高级研究人员91人,上岗研究生导师7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在读研究生近300多人。
  主要研究方向:1.硅器件及集成技术;⒉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3.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4.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电子封装)。 
  本专业一级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交叉与综合性学科,跨专业学习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因此微电子所欢迎并鼓励微电子专业及通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除招收普研(学术型)外,我所还计划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430109)和集成电路工程(代码:430110)两个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我所2011年度研究生招生仍为国家计划内公费。   
  专业代码: 080903
  专业名称: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与导师   
  w 硅器件及集成技术
  该方向为一室、九室、十室研究方向,主要从事CMOS及SOI CMOS器件与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高可靠性器件与集成电路、微系统及集成技术研究等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测试。这些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硅基器件与集成电路主流工艺技术的研究, 曾先后完成“VDMOS功率器件”、“0.8微米CMOS工艺”、“亚微米SOI CMOS电路的研究”、“0.35微米CMOS集成电路关键技术”、“0.1微米级CMOS FET”等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硅器件、电路与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并在诸多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正在致力于下一代纳米级的 CMOS新结构器件与电路、新工艺技术、高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新型MEMS器件与集成,以及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的研究。   
  导  师  简  介
  韩郑生 男 196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杜  寰 男 1963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欧  毅 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罗家俊 男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孙宝刚 男 196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多力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朱阳军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曹立强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陈大鹏 男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王文武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朱慧珑 男 195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骆志炯 男 197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尹海洲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钟汇才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梁擎擎 男 197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闫  江 男 1960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欧  文 男 1969年出生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玮冰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杨清华 男 1976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w 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
  该研究方向为三室、八室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纳米微细加工技术(包括光学光刻掩模及分辨率增强、电子束光刻、下一代光刻及掩模、亚90nm加工工艺等)、纳米器件及集成(包括纳米电子器件模型、硅基和化合物基半导体纳米器件、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器件及其集成、基于新材料新原理的纳米器件如分子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等)、新型MEMS器件及集成(包括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及集成系统、新型传感器及集成、新结构MEMS加工与集成技术等)三个方向的研究。三室是国内比较早开展亚微米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室,在纳米微细加工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位和自主创新的特色。
  导  师  简  介
  马俊如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所顾问
  叶甜春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所长
  刘  明 女 196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谢常青 男 1971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冬梅 女 196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龙世兵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满红 男 1969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夏  洋 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王守国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景玉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刘  键 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文东 男 1967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超波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  岩 男 1972年出生教 授 博士生导师(外聘)   
  w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该方向为四室和六室,九室、十一室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GaN、GaAs、InP 等)新型器件研究与开发、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设计与开发、小型微波电路模块与系统设计开发。拥有一条配套的4英寸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研发线、微波设计软件和测试系统以及先进的模块平台。其研究领域覆盖射频、微波和毫米波器件、电路、模块及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先进封装技术。小型、高频和大功率是其研究的主攻方向。无线通信、卫星导航定位、无线传感器、光互连技术等系统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导  师  简  介
  吴德馨 女 1936年出生 科学院院士 博士生导师
  刘新宇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金  智 男 1970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贾  锐 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刘洪刚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轩雄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赵立新 男 1966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申华军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立军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志华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曹立强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海英 女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w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
  该方向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二室)、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五室)、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射频集成电路(十一室)、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杭州分部)等4个研究室的主要研究领域。依托中国第一个电子设计网络化公共平台~中国科学院EDA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环境支持,可从事0.13um以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主要从事数字大规模、数模混合、电源芯片等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实现及单片系统集成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实时信号处理器及系统、高速/低功耗数字传输基带芯片与系统、极低功耗处理器及单芯片系统、嵌入式多核DSP与系统、高性能低功耗模数转换器、数字家庭关键芯片与系统等。
   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研究室(五室)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和多媒体等方面的高端芯片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卫星导航定位SOC、Wimax/LTE基带SOC、多媒体与多核处理器、CMOS图像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先进电子封装技术与应用开发。包括高密度先进封装,三维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封装技术,以及高速并行光互连技术等。
  射频集成电路研究室(十一室)专门从事RFIC和MMIC设计及相关模块开发。研究室根据我国移动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及物联网等多方面技术需求,从事RFIC和MMIC设计及模块技术研究,开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集成电路和模块,部分成果已经在国家工程中获得应用。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沈阳分部的技术依托部门,为公司提供射频IP技术支持。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是杭州分部的主要研究方向。杭州分部是微电子所集中力量建设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是研究所科研成果应用与产品开发的平台。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芯片与系统、无线接入芯片与系统、射频与模拟集成电路、系列MCU芯片等芯片产品与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开发。   
  导  师  简  介   
  ★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二室、六室、EDA中心、十一室等)
  周玉梅 女 1962年出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黑  勇 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梁利平 男 1969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胡国荣 男 1966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蒋见花 女 1976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徐欣锋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程亚奇 男 195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赵  野 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延军 男 197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马立伟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  浩 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曹立强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陈  岚 女 1968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吴玉平 男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海英 女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罗家俊 男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 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五室)
  陈  杰 男 196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周  莉 女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师
  鲁振鹏 男 196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巴晓辉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中科微/杭州分部)
  叶甜春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所长
  袁国顺 男 1966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  杰 男 196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成炎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徐建华 男 1963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冯炳军 男 1969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周长胜 男 1964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李晓江 男 1972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31

2010.0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书

初试参考书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 出版社 作者......

31

2010.0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初试科目 系所专业......

31

2010.07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  一、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

31

2010.07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

31

2010.07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31

2010.07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人数 考 试......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