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我的北大考研之路:漫长等待后收获光荣

来源:来源于网络 时间:2010-05-10 08:23:42

  稿源:三人行教育

    第一卷 初试篇

  我的初试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学到我这个样子,并考到相应的成绩,很容易做到的。

  1. 前期准备

  1.1 确定目标

  我花了2年多的时间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考验了2年之后还有强烈的动机,于是我开始考了。我考虑了学校实力和地理位置,目标定在北大、北师大、华南师大等几所前几甲在北京或者广东的学校。然后就是专业,考虑了一下自己的背景、实力、还有未来的前途设想,我报了基础心理学的认知方向。即便将来录取的专业方向并不是我的初衷,也没有关系,我的底线就是能够上线,学心理学就行。我想说,尽量把握主动权,但也不要小看命运的捉弄。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

  我主要是在网上搜,看看学校、方向、导师的资料以及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帖子,还有就是后来和同学以及同学介绍的上届师兄姐交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门路。

  考研的同伴,一般比较好找同类的,比如都考心理学的,都能熬得住的。我认识了几个同学,有很厉害的同学,不过由于天南地北,基本上我就靠自己了。但是能投缘,长期联系,互相支持,共享信息,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较大的益处之一就是认识了很多有理想又上进又努力的同伴,另外就是辅导班名师课程对我这个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相当于上了一个浓缩版的大学,呵呵。我公共课报了新东方的网络班,课程固然不错,但是没有同伴一起学,很难靠自律完成这么多课程。

  1.2 参考书目

  我当时用的专业课教材(一本为主一本为辅,至少要把主的看完)和公共课教材如下:

类别 书籍 作者 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主)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推荐) Zimbardo 人民邮电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1 朱滢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2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统计 《行为科学统计》 Frederick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出版社
类别 书籍 作者 出版社
英语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张剑 世界图书出版社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说文解词 张剑 世界图书出版社
各题型讲义    
     
政治 大纲解析    
任汝芬序列一    
任汝芬序列三    
任汝芬序列四    
各题型讲义    

  1. 必修课

  不要相信所有历史经验,然后开始建构你的相信。

  1.1 动机课

  看过但丁《神曲》的人都知道,理性能够带领我们渡过地狱,但是只有信仰才能引导我们进入天堂。解决了动机问题,才有所谓的方法问题。要肯定别人的经验的同时又要否定别人的经验,人家一天学12个小时,但是对于我可能顶多6小时, 不过没有关系,我仍然毫不畏惧的按照我的方式学习。

  1.2 专业课

  专业课我要求自己必须达到比较比较基本的1点:弄懂大纲解析100%的内容。

  1.3 公共课

  而政治,我必须达到比较基本的1点:必须读完任汝芬的序列一;

  而英语,我必须达到比较基本的1点:必须背完单词,但是我背了1遍,没记全;

  1.4 心情课

  心情很重要,每个考过研的人都知道。所以我总是保持正性的心情,加上我是个乐观者,心情小幅震荡也不在意。而负性或者是大起大落则会导致可悲的后果。

  1.身体是心理的基础,我这段时间吃得好、睡得多,中午还打盹。

  2.准备一些强心剂,比如无敌闺蜜(每次都能把你从黑暗深渊拯救回来),励志名言、书籍,音乐等可以把心情掰过来甚至引燃熊熊烈火的任何人、物、事件。

  1.5 运气课

  不可不说,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的努力越多,运气的比例可以越小。你的人脉、信息、交流越多,你的运气也就越多。考研不是一个人玩的游戏。

  做到以上几点,我觉得,在国内考研,初试基本能过任何学校的复试线。

  实际上,考研都是很基本的东西。别希望通过做题来覆盖所有考点,或者争取押到原题。你不大可能做得到,因为你不是在高考,你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气氛了,光是你自己是没有动力、没有自律、没有时间来完成的。总之,学要“懂”,做要“会”。

  2. 初试历程

  我在2009年考过一次,当时我还没有辞职。我心理学只看了半本心理学与生活,政治一点没看,英语一点没看。成绩是:心理学120,政治49,英语54。

  之后我就开始一边工作,一边零星的看书,实际上主要还是《心理学与生活》,以及一些心理学通俗读物,没辞职之前,我几乎没有看考试教材。

  09年的5月我报了,交钱的那一天我同时购买了他们推荐并出售的所有心理学教材。于是我就在一边工作,一边开始看考试教材了。正式的考研复习是从09年8月辞职之后开始的。心理学与生活我看过一遍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除了给我一个心理学的全景之外,还对维持我学习所考科目的兴趣起了强心针的作用,至少我不会对某一门心理学课程感到厌烦。

  我的复习基本根据各个阶段班的进程进行的,因为我为了听懂课程,必须跟着看完书,这一点确实受益不少。比如必须完成既定复习阶段:基础(8~9月)——强化(10~12月)——冲刺(12~1月)。

  8月,我辞职到上基础班之间的时间只有一周多,为了听懂课,我把普心看了一遍,发心浏览了一遍,而实心、教心、统计和测量只看了小部分,没看完,上课的时候几乎相当于是新学而不是复习。幸好我的理工科背景让我毫不费力的理解统计和测量,理解实验也不需要费劲很大劲儿。普心和发心也看了所以理解起来也还行,教育对我来说就是全新的,不过因为大家都在接受教育,总的来说也不至于听不懂。

  基础班的普心老师的声调平了一点,使得炎炎夏日之下某些同学兴奋程度不够而瞌睡。不过我想起为了这个花了不少银子,十分龙马精神的听完了,以后的很多课我都是这么龙马精神的。感觉她的讲义不错,不过就是进度把握不够,后面讲得有些着急。

  实心老师算是我的实验启蒙老师。他的课很直板,只要一到他的课,我就必坐在第一排,一直都从他的课得益不少。另外他的批评也激励着我前进,然而很多同学似乎不乐意听。

  发心老师讲课很有艺术性,讲的生动有趣,不过也是进度把握问题,后面也是讲的有点急。但是他的前期作用还是很大的,比较起码勾起了我的兴趣,看琐屑无比的发心能坚持下来。

  教心老师讲课不但有艺术性,而且内容也把握的不错,不过他主要是抓重点,细节可能注意少了点。同时他挺幽默的,前期作用也是挺大的,对很多同学都如此,也提起了我学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统计和测量老师讲的不错,各个阶段班的统计和测量老师都讲得不错。我几乎不用怎么看都能懂。

  上完基础班后两个月内,我才看完一遍书,其中普心我看了两遍。实心我可是很重视的很认真的看了一遍,发心也是看了一遍,教心和统计、测量除了后面的部分看的比较粗,基本上所有书都看完了。

  10月,到了强化班了,因为自己对数学还是挺有自信,所以才不那么管统计和测量,教心因为内容很少,也不太仔细。因为看过了书,听起课来十分明白,所以感觉这回老师的影响倒是其次了,我的注意力都在课程上了。强化班之后就要涉及到做题了,我必须把没看的部分都看完了,然而统计非参数检验那部分没看、测量的测验应用部分没看、教心有点粗糙。不过普心和实心、发心我倒是费了很大劲儿,基本看懂个九成。

  11月,大纲和大纲解析都出来了,我就开始研究大纲解析,全面仔细的读,把握全部的考点。并且,大部分内容我后来还复述了2遍。大纲解析我全部都看了,正好补了书上没有看的,没读懂我就去看书,这样渐渐的把书中该看的都看完了。然而这一点也带来了隐患,因为后来我就关注大纲解析了,书终究还是没能全部看到位,功夫没到家。也由于我要开始做点题了,之前看书花的时间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减少看书的时间。我做题做的少,核心习题集我就是看一章书,做一套。还有是另一个复习指南和习题集,我整个考研期间,也就是做了这些习题集,再加上模拟卷几套(也没全做)。不过另一个这个习题集题目虽然不多但是还是十分认真的,真的就是精炼了。

 公共课我报了新东方的网课,不过我没有空全跟着网课。政治还是听了挺多,主要是靠序列一和序列三、四,还是挺好对付的。序列一、三看完并做完上面的题目,然后就做序列四,我就没做别的了。英语我考的不好,因为英语还是要练而不是听课听出来的,我就是看得少时文,写得少作文,不过我也用了一周去练作文,所以总算保住了英语。

  12月,就剩下一个月了,我上完了点睛班和模考班。这两个班老师特别厉害,普心、发心、教心几门课的讲授,点点俱到,总结的纲要也很明了简介,比较好用。实心老师仍然没变,不过我这回总算是能全明白他讲的课了,呵呵,表明我已经达到了他的所谓“入门”了。统计和测量也不错,一直都不错。

  之后就是看大纲解析了,我也想在看一遍课本,可是发现无论怎么安排也没法全部看完,只好挑着看,比如教心我一直没有下功夫,这个时候我还是再看了一遍,普心我基本靠大纲解析了。实验心理学还是一直不敢放松,我后来发现郭秀艳那一本也是很多知识点的,我就就看一些重点章节和一些没有的概念比如直接和间接知觉等。发心、统计和测量也基本靠大纲了,看的不是很懂得就去看书,但是可惜直到比较后,非参数检验和测验应用始终不是很熟,结果我为此付出了代价,就是比较后一道题做不出来。

  这里插一段离题的话,我还有很多知识点都没掌握到位,这影响了我的心情。越是到临考,我的心情就越容易波动,也就是这个时候培养了一种新的爱好,重金属音乐。我是浏览一个非常喜欢的音乐网站时候发现的,感觉自己心很乱的时候,就听重金属音乐,以乱治乱,很奏效,不过不能听太久,耳朵受不了。

  1月,比较后10天,我拿模考卷来做,一天一套,做了6套,连主观题都做了,然后严格按照答案估分,每次基本都有220~240之间,结果我考完之后,通过和模考题时候的感觉比较觉得差不多,就估到240,后来修正了下230,结果还是比230低了,不过低了5分而已,也算是估准了。政治呢没做别的什么模拟卷,英语做了一套,当时有70分左右,可是真考研了却差远了。可见今年英语还是有变化的。以后的考生要更加艰难了,必须真的下功夫,不可侥幸。

  做题不是目的,一定要读懂教材,英语则是读懂词汇。做题是为了能够用的出来,并且是有组织的用出来,尤其是主观题这一点更加重要,解题要有框架。我特意的训练和总结了一下客观题的技巧和主观题的框架,结果似乎还挺奏效。

  2010年1月9日开始考试,政治做完感觉良好,英语做完就想自杀,专业课做完就活过来了。后来估分八九不离十。

  第二卷 复试篇

  1. 前期准备

  1.1 资料准备

  搞清楚报考学校复试需要的各种表格、材料,先当自己可以进入复试,有时间就填好必要的表格,写好个人陈述,自我简介,还有必须的材料如成绩单(需要盖章的)。必须认真写,我后来了解到,老师会看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

  1.2 复试阅读

  本专业考生一般会被问成绩,成绩和功课挂钩,所以你分高的功课会被问,如果你说不上来,老师会怀疑你的所有优秀成绩,后果也许会让你出乎意料。跨专业考生一般都会问你看过什么书。所以你得有所准备。

  我是有针对性复习,比如说想报哪些导师就看那些方面的教科书、老师的论文等(北大初试时报的专业在复试的时候是可以修改的,所以根据后来要报的进行复习就行了)。北大复试没有什么参考书,一般可以这么办:

  应用方面:我看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

  基础方面:我看罗伯特·索尔索的认知心理学;

  复试笔试:初试的大纲解析、实验设计、评阅中英文论文、评价研究等方面。

  另外还可以看看人格心理学,或者拓展阅读初试的各门功课,把所谓超纲内容看了。

  我实际也就看了看认知的前面几章、社会的第一章和人格的第一章,而且是英文教材。后来发现复试几乎用不上。

  1.3 联系导师

  有必要联系导师,我一般发邮件。如果初试前准备得好,复试时联系导师要顺利点,不然导师很容易被别人抢光。联系导师之前,比较好做些准备,看看关于他的资料、他的方向的书籍、论文,以便交流。

  1.4 结交前辈

  我通过各个背景的同学,找到一些往届考生,考研成功者或者失利者都有。我也通过各种网络、论坛,试图找到前辈的网络联系方式。注意,找人是比较高效的。

  1.5 修整形象

  如果可以复试,穿的整洁一点,不需要太正式,但需要顺眼。

  1.6 熟知流程

  以下针对北大复试。

  1.6.1 听力考试

  时间:上午8:30—9:00半小时

  内容:对话式1题1道,文章式1题4道,全都是选择题,难度为6级

  1.6.2 专业笔试

  时间:上午09:30-11:30两个小时

  内容:无法猜测。一般都是要么初试大纲范围左右的,或者是一些开放题,2010考的是关于一篇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英文论文(1.主要内容翻译——摘要、引言和讨论;2.对研究的批评、建议和评价)

  1.6.3 英语&专业面试

  时间:上午8:30开始约20分钟

  内容:基础与发展——聊天式,中文自介;应用——提问式,英文自介。自我介绍1分钟左右。本专业的问专业问题,跨专业的问选择心理学的历程,对你有兴趣,会被多问。排在前面,会被多问。如果你很丰富,会被多问。以上都是相对的。

  1.7 录取标准

  北大的复试阶段成绩为百分制,复试权重50%,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可见初试仅仅算个50%,而复试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复试扭转乾坤。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能进入复试。

  2. 笔试准备

  2.1 听力的准备

  做历年六级听力即可。

  2.2 专业的准备

  准备好主观题的答题方法、评阅中英文论文的方法、评价研究的方法、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初试的内容回顾一下。这个阶段除了复习或者学习一些重要知识之外,还要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这几点,考什么都几乎不怕了。

  3. 面试准备

  3.1 毕业论文

  本专业的考生,一般都会遭遇论文话题的,比较好自己熟悉好了,到时候可不能照着念书,要自己能够简要的叙述。

  3.2 中、英文自我介绍(1分钟)

  网上有很多模板,不过比较近流行反模板化,据说英语考试的作文明显有模板的感觉会立马打低分,所以自我介绍也是,如果可以,尽可能具备个人特色,并且准备好多个版本,分为语言种类、时间长短。

  3.3 专业问题

  回答专业问题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框架,不要太随意,至少不要脱口而出。

  3.4 其他问题

  反应要迅速,能幽默的幽默,能诚恳的诚恳,能稳重不多说的要精练。准备一个算是你的亮点的话题,到时候可以拿出来聊天。

  4. 复试历程

  2010年3月20日,听力笔试和专业笔试。听力笔试半小时,比我想象的简单,我之前练了一周的听力,但是仍然和六级不大一样,所以有点不大适应。主要是因为听力很久没有联系了,美国大片里边的口语够不着听力的水平。

  专业笔试两小时,是一篇论文,北大一个老师的,英文版。研究主题好像是什么,在分担责任的情况下,人们对分配公平的需求要比分享收益的情况下的要大。题目是:1.翻译主要内容(摘要、引言和讨论);2.对研究给出批评、建议和评价。

  考完笔试之后,感觉还是挺好的。实际上,笔试占多大的比重,挺往届师兄姐说好像并不大。但是认真对待,步步为营总是不错的。

  2010年3月21日,面试。面试分两组,应用的一组,基础的一组。应用的好像是一次面两个考生,基础的是一次面一个考生。基础的所有老师一起面试一个一个的考生。我们的面试顺序应该是按照成绩排名的,我的成绩并不占优势,从排名就知道了。我排在中后。还没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三五成群的在聊天,很巧的是后来跟我聊天的几个考生全都上了。

  一般前一号面试的考生进去了,后一号的考生就在外面等,到我的时候等都没等就直接进去了。我还是很紧张的,虽然老师们就像前面的同学说的那样,笑容满面。我忘了把门关上,打算再倒回去关门,结果后来进来的红衣女老师给关上了。进去之后为首的老师就让我坐下,叫我不要紧张,然后让我自我介绍。然后,老师自然就问你对心理学的那个方向感兴趣,为什么。然后又问我看了什么书,我都学过什么数学和信息课程,以及是否做过数学建模等问题。我事先有准备,当然对答如流。后来有个青年眼镜男老师又问,你对动物实验感兴趣么,我说从小喜欢养花花草草小动物,大学还选修过生物实验,挺感兴趣的。然后为首老师问:“你有女朋友么?”我说:“有了没了,又有了又没了。”说完全体老师当场哄堂大笑,为首老师又说:“北大有很多美女,可以认识认识。”我立马接话:“我当然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个机会进北大认识美女了。”于是为首老师说问完了,让我叫下一个考生进来。我当时觉得好像什么都没问,当然我指的是专业问题一个也没有问。我就反问老师,您还没有问我专业问题呢?他说问完了不用再问了,我不甘心,于是提到,我想反问老师一个问题。接着就说了我思考的一个关于认知模型的问题。然后我主动要求结束,问了一下为首老师那考生的名字,就出去叫人了。

  面试完之后我和几位刚认识的考生一起,和其他人一起在外面等着。听老师说不要走远。然后有一些同学之后又被叫进去再面试。我和几个当场认识的同学吃了一顿饭之后就离开了北大。复试结束。

  考完之后我并不是很焦急,一种很洒脱的样子。但是我之后知道有认识的同学后来又接到电话问愿意去深圳不,答应就是被录取了,我就变本加厉的焦虑了,我怕什么也得不到。不过两天之后又平静了。实在不必担忧,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此处不留我自有留我处。我要让自己休息了。所以,耐心的等,实在急得不行,就每周五问一次。

  漫长等待,2010年4月9日星期五下午,终于出了拟录取名单,总算圆满。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0

2010.05

精英观点交锋考研:如何抉择毕业四条路

  毕业是每个学生真正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把脚迈向何方,是我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面对压力,不同的人......

10

2010.05

专业硕士教育将“去学术化” 60校试点改革

  本报讯 (记者 郭少峰 实习生 刘昶) 教育部希望通过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综合试点改革,改变研究生......

07

2010.05

考研感悟:感谢一路支持我们的人

从目前考研趋势来看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其基本原因有二:第一,考研人数进一步增长,人群构成更加多......

07

2010.05

考研生活就像喝咖啡:有苦也有甜

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活已过了大半,到了大三的冬天。像其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开始筹划将来的生活......

07

2010.05

过来人分享:小论我的考研持久战

考研可以用战争来形容,我们学子都是兄弟连,我考研的时候有两个非常好的朋友慧和海,可以说我们是一起......

07

2010.05

从“剩”斗士到考研“胜”斗士

在大学毕业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考公务员是过着猪的日子,找工作是过着狗的日子,考研是过着猪狗......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