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大学毕业比较主流、比较终极的选择。就算社会上的考研热潮再热,比较后能直接深造的毕业生还是少数。而且,无论深造到什么层次,比较终的出路还是就业,区别只是在哪里工作,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为此,逃避工作是不现实的,为了逃避工作而躲在象牙塔里读书,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选择。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仔细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
对于每一个渴望独立、渴望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的前景总是诱人的。工作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增强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人,获得人格的真正独立和自由,通过升职、进修、成家、立业,展开人生的美好愿景。就业,并非一个可怕的选择。
武装自己,找准方向
如果上大学时你就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毕业后的出路是跨入职场,那么如何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应该是你在大学四年里不断警醒自己的问题。首先,你要找到专业兴趣。你所读的专业是你的兴趣所在吗?如果不是,就去争取换专业;如果换不了,就好好挖掘自己的本专业兴趣,老老实实地打好专业基础,然后去修双学位,或者主辅修,甚至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再学一门二外,让自己的就业选择面越宽越好。发展方向要尽早定下来,早做准备,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说得好:“在困苦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克服的困难都是一笔财富,能比别人学到更多的东西,面对社会时会更有信心。这就像电脑中预存的程序,到用的时候就能调出来。现在大学生所欠缺的也正是这些积淀。”
如果能明白“技不压身”的道理,大学四年就会过得紧迫而充实。现在职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何能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除了坚实的专业功底,靠的就是每个人的“撒手锏”。
理工科学生往往喜欢摆弄电脑,也钟爱编程写代码,许多专业也确实需要掌握编程技术,一部分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因此当了编程员,或者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收入不菲。但编程工作的提升空间有限,如果有志于这一行,就必须合理长远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争取到30岁时能进入管理层,脱离纯粹的技术环境,才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一般来说,理工科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只要掌握好基本技能,转行也不难。比如数学能力好、逻辑思维强,可以接触经济和金融领域,做股票经纪人或证券分析师等。当然,如果把文科的本领也学了去,那么去和文科生竞争也是很有优势的。比如文字能力强的,可以做编辑或记者,编辑理工领域的图书和采访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新闻;外语能力强的,做科技翻译也是不二之选。
相对于理工科林林总总的技术活,文科生把外语学好,就是比较大比较有用的技术,而且是终生受益的。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有强大的外语优势,选择面就会宽很多,层次也会高很多。因此,在理工科学生忙于做实验的同时,文科生应该充分利用专业学习以外的闲散时间学好一门外语,甚至是多学几门外语,让自己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优势,就能在职场上应对自如。此外,文字、口才、管理等能力也是文科生优于理科生的领域,能有效地扩大自己的就业面。
没有工作经验是本科生的软肋。许多单位宁愿到其他公司挖人,也不愿意冒险雇用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样残酷的现实是应届毕业生心头永远的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促使他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从象牙塔和死记硬背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和良性互动。
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也许有人对社会的复杂、工作的职责、发展的前景不甚明了,心生迷茫。事实上,工作之后面对的选择会更多,完全不用束手束脚,萎萎缩缩,应该拓宽视野,发掘自身的潜力,放开手脚,大胆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比较顺其自然的选择就是边干边学、认真工作。小莫曾经因为本科学习不够认真,基础不扎实,面临毕业的时候特别害怕就业,考研失败后,只好硬着头皮去工作。结果认真工作了两三年,干起活来熟门熟路了,渐渐能独当一面,工资待遇也稳步上涨。尝到工作的甜头后,他的目标也变了,考研的念头早抛到了九霄云外,现在他正在努力备战工程师资格考试和单位的职称考试,安居乐业成了他现在唯一的梦想。
在职场上打拼,比较重要的就是积攒经验和人脉,只要工作出色,成绩可见,人际关系也能恰当处理,年轻人获得晋升是迟早的事,进修、深造同样是可待的前景,修读在职研究生也机会多多。小袁本科毕业那年考研失败,进了一所重点大学图书馆,工作三年以后由于年轻有为,被单位派到清华学习,回来以后单位又支持她考本校的在职研究生,现在她正一边工作一边在职攻读管理学,为以后的事业发展铺就更宽广的道路。如果单位发展得好,自己有实力,还有机会到国外进修或工作。
如果对本职工作兴趣不大又一时无法抽身,或者觉得一份工作收入不够,还可以考虑做兼职。小梁在省会城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做英语老师,工作稳定,衣食无忧,但钟情于外语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课余时间他办起了自己的英语网站和培训班,同时又自学翻译技能,考到了翻译证书之后,他一边接翻译的活,一边又开始了日语的学习。短短的四五年下来,普通师院毕业的他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各项事业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工作以后应该一边审时度势一边规划人生,不断积累,抓住机会,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你对自己的想法和能力都有信心,创业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挑战。英语专业的小戴一开始就定下了在金融行业创下一番事业的远大目标。他毕业之后进入了相关行业的私企,一边工作取经一边策划自己的创业方案,等待风险投资的慧眼。由于经验不够,方案也不够成熟,和朋友组成的团队也没有任何背景,机会迟迟不来。但他始终坚信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选择,比较后他辞了职专心开拓市场和投资商,在比较艰苦的日子里,他甚至付不起房租。随着他对市场的进一步了解和经验的积累,他的方案也日益成熟,机会终于出现在面前。大学毕业三年半,获得瑞士银行风险基金支持的他比较终在深圳繁华地段办起了自己的公司,这时他的团队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而“剩者为王”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经贸的发展,到海外工作的机会也不少。参加技术劳务输出,到海外就业也是一条既有挑战性、又有吸引力的道路。日本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社会劳力不足,技术人才缺口很大。一些高校的软件等相关专业已经与日本公司形成了人才输出的关系;一些劳务中介公司也大力拓展这个市场,把国内富余的IT技术人才输送到日本工作。中东和非洲潜力巨大的能源环境和工程项目也吸引了不少中国公司过去投资,只要能吃苦,毕业生到那边工作能获得较高薪酬和宝贵的跨国工作经验,吸引力也相当大。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当你熟悉了社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明白了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这时你还可以选择在职考研或辞职考研,重返学校专心充电,虽然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会面临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感情压力,只要你有强烈的决心和信心,就可以笑到比较后。
对口就业,冷热难料
社会就业似乎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之分,在特定背景下,一些专业长期以来积累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赢得人们的竞相追捧,成为一呼百应的“热门专业”;而另外一些专业则远离人们的视线,在自身领域里默默发展,成了不显山露水的“冷门专业”;还有一些基础学科,久闻其名,却不受重视,由于实用性不强,在就业市场上也没有针对性,成了“万金油专业”。这些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如何?有时候会让不了解内情的人大跌眼镜。
生物也许是比较受误会的专业了:高考录取分数线奇高无比,本科毕业对口工作又难找无比。人们眼中的生物世纪其实还远远没有到来,生物技术前景预期良好却远未成熟,还没有力量像电子信息技术一样渗透社会并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生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面对的“对口单位”就是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而他们的岗位往往是营销,研发部门基本上是不招收本科生的。因此,尴尬的生物专业毕业生比较后无奈转行的不在少数。而有能力深造的,则无不选择了读研和出国,为以后做研发攒足资本。
计算机同样是个灼手可热的专业,但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社会对IT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程咬金式的人才相对过剩,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口不小,优质岗位的竞争激烈。这样的形势推高了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让本专业的学士、博士以及其他专业的半路出家者望尘莫及。之所以硕士就业优于博士,是因为这个相当吃香的工科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硕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历对于社会需求刚好够用,而博士的理论背景则太强了,在企业普遍看重的动手能力方面却往往不如硕士毕业生,且博士的待遇要求高于硕士,导致硕士学历成为单位的比较优选择。
临床医学是另一个让考生趋之若鹜的“黄金专业”,但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学历需求专业。在就业单位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优质单位的人员需求已经渐趋饱和,要想留大城市大医院,即使是博士学历也未必能如意。不过,如果本科毕业生乐意到中小城市甚至乡镇的医院就业,发展前景也会很不错。
法学往往是文科专业中录取分数线比较高的“王牌专业”。从事法律工作,不但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通过司法考试(全国比较难的十大考试之一),10%左右的低通过率每年让多少孜孜不倦的学子律师梦碎。目前,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都远远低于社会期望值,而就业群体中位于低薪岗位的也不在少数。不过,法学专业能训练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的交际、口才能力,这些在职场的竞争中是非常有利的优势,往往能打败非专业出身的对手。
经济学在常人眼里看起来很美,但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会困惑没有比其他专业更突出的优势。经济学是一个偏重于理论研究的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面“广”而实用技能不“专”。比较对口的就业方向是经济预测分析人员,但这样的专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如大公司和政府的经济决策部门,往往青睐的是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做外贸、营销和管理也是经济学毕业生可以选择的方向,但这需要与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抢饭碗,就不一定有胜算了。
新闻和外语这两个专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手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却使他们迷失了专业,因而被人称为“没有专业的专业”。事实上,此二者并非门槛很高的技术,当具有专业背景的外行人员也掌握了这门技术,“没有专业”而又没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的饭碗就会受到巨大威胁。再加上目前弥漫于文科应用型专业的浮躁风气,使许多学生在面对没有专业的诟病声中又染上自身根基不牢的弊病,要想获得理想就业前景并不容易。
管理类中的工商管理和企业管理是比较热门也比较棘手的专业,理论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水土不服和无法对症下药,都是其困境的形成原因。因此,学“管人”的人毕业之后先要“被人管”,通过卧薪尝胆、偷师学艺,把满腹经纶释放到现实世界中,等到掌握了真正的管理技术,再亮出自己的专业身份来。
与上述热门专业相比,一些只露出冰山一角的冷门专业却拥有不为人知的迷人魅力。高考时,如果一个能考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去报地质大学或石油大学的冷门专业,大家一定会认为 “屈才”。但是如果到十月份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拉开帷幕之时,你到地大或石大的校园里看看那些中石化等王牌单位的琳琅满目的招聘广告,就会明白他们的聪明之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产业获得迅猛发展,社会地位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专业人才的短缺也使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拥有巨大的就业空间和诱人的福利待遇。即使是地球物理这个不为人所重的冷门专业,因其与能源勘探开发的密切关系,以及供求不平衡局面,使许多当初高考时被调剂进来的毕业生稳稳当当地获得各地相关行业的高薪岗位,如果学历层次更高,那么留在大城市“坐享”高薪的机会也不少。
考古学同样是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而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的专业。冷门专业的一大特点——也可以称之为优势——就是专业的开设不会遍地开花,这使得就业机会不会像热门专业一样陷入“全民皆兵”的供求失衡状态。全国各地基础建设的风起云涌,让相当多藏于地下的遗址遗物重见天日,也使各地考古人员奇缺。2002年,由于将淹没632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国家启动了由全国64支考古队参与的抢救上千处文物点的全球比较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总投资逾10亿元。考古专业就业的巨大空间从中可见一斑。
相对于高校较高的门槛来说,图书馆学专业给想进入象牙塔里安稳容身的本硕学子提供了一个“曲径通幽”的好办法。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各地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图书馆成了享受政府大量投资的文化窗口,尤其在沿海发达地区,在公共图书馆工作基本上相当于公务员待遇,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不过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大量优质岗位的饱和,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虽不能跟前几年的辉煌相比,但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许多高校“升级换代”以及各省都新建了一批高校,就业机会仍然能保持“高位运行”状态。
护理学是比较容易出国留学和移民的专业之一,单是澳大利亚每年就有近3万名护士的缺口,可见国外的市场之大。而随着国内的私人保健市场的发展与成熟,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巨大缺口也成了这个“偏安一隅”的冷门专业良好的发展契机。
文史哲、数理化是众所周知的“万金油专业”,这些基础学科也是传统学科,多年来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巨大惯性,一些不良因素在制度与模式中痼疾难消,如学科壁垒森严、文理分立过度等,也对市场化的人才培养造成了负面影响。不过在追求“短平快”的浮躁的社会风气中,基础学科人才还是有巨大的潜在优势。这些专业出身的人才基础扎实,由于学科忧患意识严重,往往还会利用基础优势,自学感兴趣的跨学科知识,把自己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通用性人才。如中文专业的加强外语学习,可以进行需求量不断增长的对外汉语工作;数学专业的再掌握金融知识,在众人垂涎的金融行业打拼就更容易如鱼得水。事实上,基础学科出身的学生跨专业考研深造的数量相当大,这种复合性的职业规划道路是相当明智、有远见的。此外,基础学科人才加入中小学教师行列也不失为对口的选择。
立足职场,从容发展
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获得独立的经济能力,逐渐积累工作经验和人生历练,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工作比较显著的收益。工作能使人更了解社会和市场需求,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发展方向,知道劲往哪使,人往哪儿奔,使得脚踏实地,奔得信心百倍。工作过程中对社会资源与人脉的积累,也是终身受益的财富。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考研和深造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文科和社会学科来说,有了社会经验再去做研究,看法、思路、深度等学术见地往往要优于应届学生。这也是相关专业的导师倾向于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回炉学生”的缘故。目前,一些有实力的非盈利性基金会向社会提供资助深造的机会,其中往往对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有要求,也是鼓励有志之士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追求,再带着经验和问题重返校园充电。
工作既能励志,也能消磨斗志,求稳还是求变,温水中的青蛙往往不会多加思考。随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复一日,如果缺乏事业规划和自我定位,对工作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导致工作停滞不前,事业不顺。工作之后安于杯盏交错和每天浑浑噩噩的状态,人生大事无瑕顾及,也是眼下一部分年轻人的尴尬状态。工作加班加点,收入微薄,拖家带口,没有学习时间和氛围,学习起来力不从心,以致放弃人生发展规划中深造、发展的理想。
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资历、经验、年龄,认识和分析自身价值,分析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走势,结合地域发展定位分析机会,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出调整,确立个人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变化中寻找机会,趋利避害,从容发展。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5
2010.05
当我在网上查到自己成绩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完美得不真实。自己从来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旷的课比上的课多......
05
2010.05
尽管热潮稍退,考研仍是目前象牙塔里最流行的选择,不但有铁了心一考到底的考研一族,而且许多最后选择......
05
2010.05
我今年报考的是南京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总分385,专业课142,总的来说成绩还算不错。下面我就跟大......
05
2010.05
考研确实是一件既费力费钱,又费时费心的“苦差事”。那么,同学们在考研备考的过程当中,如......
05
2010.05
考研确实是一件既费力费钱,又费时费心的“苦差事”。那么,同学们在考研备考的过程当中,如......
05
2010.05
2010年的[参数1]过去了,对于我们这些准备了一年的[参数1]学子来说,那是充满笑与泪的一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