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来源:来源于网络 时间:2010-02-07 10:08:0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实现目标。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允许、鼓励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个人,依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帮助、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提法,是改革实践的总结,是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质的飞跃。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它们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竞争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而且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第二,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第三,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第四,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07

2010.02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

 二、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1.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国有制及国有企业的存在是国家......

07

2010.02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  一、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

07

2010.02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

 二、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  资本主......

07

2010.02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07

2010.02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07

2010.02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