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1、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说,它可以划分为三观二原理,即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实践观
实践的含义: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者说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行动。这是人特有的对象化活动、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意义: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比较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
实践的结构:主体、客体、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根本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分化和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3.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他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要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么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吕、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的严重失衡。恩格思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该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比较无愧于和比较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1
2010.01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
21
2010.01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已结束,对通过初试的考生而言,复试才是真正的“淘汰赛......
21
2010.01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即将揭晓,对于期待复试的广大考生而言,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去有效应对......
21
2010.01
Q:今年考研人数激增,复试竞争压力是否也随之加大? A:这个应该不明显,因为压力主要存在于初试......
21
2010.01
第一步:根据估分结果和分数线波动判断是否要准备复试 历年的政治和英语分数线网上都有,每年的分......
21
2010.01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试题(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