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的考试已经结束了。海文集合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和名师辅导团队在第一时间对今年教育学统考的真题进行解析。参加2010年考试的考生可以及时了解对比自己的考试情况,准备参加2011年考试的考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考试趋势和命题规律,为今后的复习做好准备。
1.各部分命题情况
(1)教育学原理:重视教学、课程和教育功能的考察。
今年第一道分析论述题考察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两道辨析分别考察的是教学和课程的定义,第一道简答题考察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
(2)中外教育史:分值相对平衡,依然保留比较的特点。
教育思想史与教育制度史分值大致相当,简答题考察了杨贤江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分析论述题是中国洋务教育和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比较,是一道教育制度史的问题。从这些考察的内容也可以看到,中外教育史分值大致相当,而且比较侧重近现代史,分析论述题依然采用比较的形式。
(3)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考察重点在于应用。
今年的两道选做题都是给考生一个情境,教育心理学题目给了一个课堂情境,教育研究方法让考生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行研究。这两道题都需要考生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知识和题目给定的具体情境结合起来作答,解决实际问题。
2.分析论述题讲解
分析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灵活,并不限于书本知识,相对而言,答案也不十分标准。首先要按试题提示回答,思路明晰,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其次,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后,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论述,在每个观点后加两三句解释。若给出一定的文本材料,应注意分析文本,适当引用文本中的语言作答。答题时都要尽量运用教育理论术语及其表达方式,显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不要给人以门外汉的感觉。
下面以今年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分析论述题具体解释答题技巧。
题目第一问:案例中的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从题目给的资料可以看出,李老师使用了两种方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这在原文中都有明确提示:“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以及“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老师。”
题目第二问:在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中,帮助李老师选择一种研究方式,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等方面阐述理由。可以把这一问看成是一道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的比较题。只是考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倾向性,并阐述理由,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首先,选择意味着比较,考生要回顾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的相关知识。其次,认真审题,题目要求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等方面阐述理由,就一定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论述。考虑到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李老师并不是专业教育研究者而是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因此更适合教育行动研究。但如果考生认为更适合采用教育实验研究,只有言之有理,应该也可以得到分数。
比较后,希望广大考生在过好寒假、春节的同时,做好复试准备。相较初试而言,复试比较灵活。考生可以多扩充知识面,多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尽力展现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独特的思维,表现出自己的培养潜力。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