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点简介

来源:来源于网络 时间:2009-08-10 10:48:52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是湖北师范学院比较早建立的院级重点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省属重点学科,是拥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省属重点学科。2007年获准设立“楚天学者岗位”,目前楚天学者特聘岗吴礼权教授,是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在修辞学理论、修辞学史等方面在海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本学科点从1995年开始就与湖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湖北师范学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目前下设有汉语语言学理论、汉语修辞学、汉语语法史、训诂学(含词汇学)、汉英对比与对外汉语等5个研究方向。
  学科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10人,成员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骨干1人。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年富力强、梯队合理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模糊语言学研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修辞学研究在全国享有盛名,方言学尤其是楚语研究在省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自199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省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三届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这在省内同类学科中是绝无仅有的;2007年,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省内同类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学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国内同类专业中只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两所大学,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是独有的。
  目前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正致力于重大课题研究,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争取取得更大科研成果,力争使学科的整体实力水平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更高的声誉。
  部分学术骨干简介
  段曹林,男,1968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现任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暨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负责人,中国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负责人。兼任中国修辞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中文》GBK主编。
  近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教科研成果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主要从事汉语修辞学方面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5万元。
  黎千驹,男,1957年3月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术带头人,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发起人与负责人。
  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目前主要从事训诂学、模糊语言学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逾10万元。
  丰国欣,男,1964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现任湖北师范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校学术带头人、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负责人。
  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1项,其中包括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省级课题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90篇,出版专著、主编或副主编教材26部,与他人合作翻译著作2部,在专著《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首次构建了第二语言认识论体系,得到了认知语言学界、对外汉语界和外语界普遍认可。教科研学术成果曾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三等奖、黄石市人民政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研究方向涉及语言哲学、普通语言学、英汉对比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学、翻译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5万元。
  张春泉,男,1974年12月出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2003年6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5年7月博士后出站于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师范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在海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出版专著1部。“修辞话语理解与语用逻辑”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语用逻辑、汉语修辞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近3万元。
  张艳玲,女,1970年3月出生,博士,副教授,湖北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湖北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中心授课教师。
  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在《福建论坛》、《民族论坛》、《修辞学习》、《汕头大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近30篇。论文《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修辞艺术》、《池莉作品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格》、《方方、池莉言语风格的比较》、《论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我那个前妻”格式中的“那个”》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目前主要从事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修辞学方面的研究,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科研经费逾3万元。
  文艺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文艺学组建于1973年,1996年被批准为湖北师范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被遴选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本学科从1989年开始就挂靠湖北大学招收文艺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湖北师范学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目前下设有叙事文化学、文艺美学、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四个方向。
  学科点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5人,博士15人(含在读),成员中有省级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4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8人兼任华中师范大学或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担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叙事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曲学会、中国词学会、全国《水浒》研究会、全国《三国演义》研究会等全国性专业学会副会长、理事等职,师资力量雄厚。
  本学科在湖北省高校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方向设置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国内本专业领域都有一定影响力,学术成果丰富并独具特色,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2008年,学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国内同类专业中只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两所大学,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是独有的。
  目前,本学科正致力于开展文学与社会意识结构关系研究,努力为叙事文化学研究拓展新领域;继续深化中国古代与现当代各体文论研究,以便使研究更系列化和系统化;继续强化和深化叙事文化学、器物美学、中国审美起源等领域的研究,力争实现研究水平和影响的进一步突破。
  部分学术骨干简介
  张开焱,男,1955年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师范学院省级特色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文艺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叙事学会理事。
  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发表在CSSCI刊物论文接近40篇;所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文学年鉴》等权威学术资料刊物全文转载、重点摘载或介绍20多篇(次)。在中国社科院组织的专家座谈会上,钱中文、刘魁立等著名学者对他的叙事文化学、神话叙事学成果给予较高评价;多项成果获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颁发的优秀成果奖。
  目前主要从事叙事文化学、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意识形态诗学三个互相关联方面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近5万元。
  吴瑞霞,女,1952年7月出生,教授,湖北省文艺学会理事、湖北师范学院文艺学硕士点中国古代文论方向带头人,校教学督导,湖北大学文艺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在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理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等方面均有较为系统地研究,尤其对文化艺术思维理论建构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学术论著《中国文化艺术思维论》获黄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曾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王国维戏曲论文二等奖。
  目前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理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三个互相关联方面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3万元。
  李社教,男,1965年2月出生,博士,2006年进入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器物美学。现任黄石理工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黄石市作协副主席、湖北师范学院省级特色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先后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共8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全文转载或重点介绍。获中华美育学会首届全国美育科学研究成果奖、黄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7项,博士论文《张扬之美――三星堆文化审美透视》被评为湖北省第九届优秀博士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一致好评,认为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目前主要致力于文艺美学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5万元。
  石麟,男,1953年出生,教授,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特色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散曲学会理事,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
  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教研项目5项,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复印、摘引或辑目;先后出版分体裁中国古代小说史与小说批评史专著《章回小说通论》、《话本小说通论》、《传奇小说通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概说》、《中华文化概论》等12部,撰写选读古代小说的《中华活页文选》6期,参编参撰相关书籍8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本、文献、文化、批评理论相结合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式。研究方式与成果,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黄霖《中国小说研究史》、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等论著均有对其成果的大段引录和评价。
  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理论批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5万元。
  陈春生,男,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2003年进入四川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著名文学理论家冯宪光教授。现任湖北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湖北省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之一、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主持省级科研、教研课题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学术刊物转载。出版《20世纪中国小说与俄罗斯文学理论》等论著6部,论著《苏联文论与瞿秋白文学思想》即将出版;关于俄罗斯文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论的影响研究,先后获得陈美兰、曹顺庆、冯宪光等著名学者好评。
  目前主要致力于俄罗斯文学与文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影响等研究领域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近5万元。
  应用数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应用数学学科依托于数学与统计学院,1996年被评为湖北师范学院首批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院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同年再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又被湖北省评定为特色学科并获准设立“楚天学者岗位”。本专业自
  1986年就开始与湖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质量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目前下设有微分方程与控制论、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泛函与非线性分析和控制论与智能系统4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研究队伍主要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教研室、方程与函数论教研室、计算机学院系统结构教研室的教师组成,目前共有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士13人(含在读),成员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2人,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年富力强、梯队合理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的实验用房、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科研条件完备。主要成员每人配有办公室一间、台式微型机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台、笔记本一台。拥有IBM-P650小型机一台、工作站8台、联机打印机一台,并拥有一套适用于AIX平台的正版Matlab软件。学院图书资料室与中科院武汉分院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特别是拥有访问Springer和Elsevier数据库的权限。另外,数学与统计学院资料室拥有大量纸制的外文图书资料和国内的一切重要期刊。
  本学科在省内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学科主要特色是对单调动力系统理论在非线性控制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混合单调半流和拟半流的概念,找到了常微分方程生成混合单调半流的条件。结合非线性分析,微分流形和经典动力系统的方法,对正则型、一次近似、参数标准型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局部结构理论。学科成员近年来在《PhysicsLetterA》、《IEEE.Trans.》、《NeuralNetworks》、《Statis.andProb.Letters》、《Comm.Statis:TheoryandMethods》、《J.ComputationandAppliedMathematics》、《J.Math.andAnal.Appl.》、《J.NonlinearAnalysis》、《中国科学》、《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黄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等多种奖项,学科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目前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方向特色鲜明,正致力于重大课题研究,以项目带动高级别、原创性成果,积极争取横向项目,强化应用性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力争使学科的整体实力水平在国内学术界享有更高的声誉。
  部分学术骨干简介
  陈伯山,男,1956年10月出生,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师范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与控制论。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多次主持并完成省厅重点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已在《PhysicsLettersA》、《科学通报》、《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应用数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方程与控制论领域的论文近50篇,其中被SCI收录8篇,被同行专家学者引用30余次。目前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25万元。
  李开灿,男,1962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湖北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元统计分析和图模型理论。
  先后主持和完成了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生物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图模型的参数估计》、湖北省教研项目《数学课程的相关分析》等多项研究课题,参加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在《Comm.Statist.—TheoryandMeth.》、《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多篇被SCI、EI收录并获奖。曾获得2006年湖北师范学院“十佳师德”标兵,2006年黄石市“师德”标兵,2007黄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近40万。
  李必文,1967年11月出生,博士(博士后),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北师范学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应用数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黄石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数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
  先后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是湖北省创新团队项目的主要成员。在《NonlinearAnalysis》、《IEEI.Trans》、《应用数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教科研论文近50篇,其中有10篇被SCI、EI检索。教科研成果曾荣获第十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黄石市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目前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近40万。
  汪自云,男,1953年9月出生,教授,现任校长助理。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应用数学学科控制论与智能系统方向研究生导师。先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进修和做访问学者。黄石市劳动模范、十佳师德标兵和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4年至今任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1995年至今任黄石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写教材9部,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8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两项,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国家专利1项,其中3项载入科技部《科学技术成果大全》。
  许绍元,男,1964年12月,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JournalofMathematicalAnalysisandApplications》、《NonlinearAnalysis》、《ComputersandMathematicswithApplications》特约审稿人和美国《数学评论》特约评论员。主要从事分形几何与动力系统的研究。
  先后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已在《JournalofMathematicalAnalysisandApplications》、《NonlinearAnalysis》、《AppliedMathematicsLetters》、《AnalysisinTheoryandApplications》、《JournaloftheKoreanMathematicalSociety》、《数学学报》、《数学进展》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被SCI检索6篇。目前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15万元。
  胡宏昌,男,1971年12月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黄石市青年岗位能手。主要研究方向是统计模型的理论及其应用。
  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湖北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多项,以主要成员身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半参数估计理论的系统研究及其在现代测绘中的应用》、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大基金资助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JournalofComputationalandAppliedMathematics》、《SurveyReview》、《JournalofMathematicalSciences:AdvancesandApplications》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多篇被SCI、EI等检索。目前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逾30万元。
  分析化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学科经过20余年与时俱进、艰辛努力的建设与发展,现在集硕士学位授予点、省优势学科、省重点学科、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省优势研究领域、省精品课程、省优质课程、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市化学与生物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十位于一体,形成了特色鲜明、梯队合理、手段完备、教学成果丰富、基础研究与自然科学前沿密切关联、应用研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湖北省优势学科之一。
  学科成员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博士18人(其中博士后6人),在读博士4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
  学科的平台建设主要集中于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集科学研究、仪器服务、学术交流于一体,水电、通风、消防、监控、网络、污水处理等各项功能齐全,现有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近40台(套),总价值近2000万元。
  近几年,该学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超分子识别及其联用技术、传感分析技术、功能材料及其分析应用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际研究热点、中医药现代化、产品技术开发、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并形成如下特色。
  特色之一,面向生命科学的需要,开展能跟上国际研究热点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围绕生命科学问题,分别在主体分子的功能化、主-客体的分子组装、超分子识别与传感分析、分离-分析、生物超分子体系、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作用模式,建立了一些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先后在《Chem.Commun.》(SCIIF:4.52)、《J.ChromatographyA》(SCIIF:3.674)、《Electrophoresis》(SCIIF:3.609)、《ProteinSci.》(SCIIF:4.116)等国际知名刊物和国内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160余篇学术论文并被SCI/EI收录,被国内外同行引用800余次。
  特色之二,面向振兴民族医药的需要,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开展基础研究。采用超临界、微波等手段研究了丹参、吴茱萸、鱼腥草等中有效组分的提取,用毛细管电泳与化学发光、质谱等技术联用研究提取物的分离与检测,建立丹参、吴茱萸、鱼腥草等中的微量元素形态、组成和构象分析的新方法,获得它们当中有效组分的指纹图谱;探讨了提取物的中药活性、药效及与生物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这些工作对中药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色之三,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服务。与黄石盛康医药化工公司在对氟苯胺的工艺、异构体的分离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了对氟苯胺系列产品的升级;设计并合成了N1位杂环取代的喹诺酮衍生物,得到了一些新的抗菌药物新品种;在磁性-发光免疫分析、细胞分离和磁性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目前,三项科研成果已经实现了技术转让。
  特色之四,面向环境问题的需要,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用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在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定量分析和形态分析等方面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如,黄石地区氟本底值的普查;含氟废水、含砷废水、高浊度含油废水的处理及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等问题。申请了三项专利,三项科研成果实现了技术转让。
  目前该学科正对湖北师范学院业已形成优势的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进行优化整合,以生命活性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分析技术和新型功能材料为突破口,分别从分离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和生化分析新材料及新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以生化分析技术为主题的研究,探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基础问题;同时积极服务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本学科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力。
  部分学术骨干简介
  吕鉴泉,男,1961年12月出生,理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湖北师范学院)带头人,湖北省“分析化学”重点学科(湖北师范学院)带头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生化分析技术与生物功能材料)负责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是J.ChromatographyA、Talanta、J.Electroanal.Chem.、Sensors&ActuatorsBChemical等国际著名刊物的审稿人。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40余篇发表于SCI/EI源刊或被SCI/EI收录。发表的论文被SCI论文引用400余次、被国内论文引用3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科研成果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二等奖、三等奖,黄石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黄石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目前主要从事超分子合成、组装、识别与传感技术,生化样品的分离-分析技术,活性小分子(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矿物中稀散元素的提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逾60万元。
  张海丽,女,1956年8月出生,教授,现任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精品课程分析化学课程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在澳大利亚Murdoch大学访学。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近20篇发表于SCI源刊。
  目前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纳米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韩德艳,男,1964年11月出生,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骨干,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黄石市市级高层次技术专业人才,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和化学实验教学省示范中心主任,湖北师范学院化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省品牌专业负责人,湖北师范学院省高校化学教学团队负责人。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有1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黄石市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纳米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和应用,以及工业废物的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
  潘继承,男,1964年3月出生,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科研团队负责人。现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湖北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1994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教研基金项目1项。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ProteinScience》、《Biochem.Biophys.Res.Commun》、《Biochem.CellBiol》、《CompBiochemPhysiol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
  目前主要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子酶工程以及蛋白质包涵体复性研究。
  杨水金,男,1964年10月生,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康克迪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化学会会员,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黄石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995年5月被共青团湖北省委、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联合授予“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4年4月被评为黄石市劳动模范。
  先后主持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教育厅教研基金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及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各3项。在《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ChineseChemicalLetters》、《RAREMETALS》、《JournalofRareEarth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25篇论文被SCI收录、43篇论文被EI收录。发表论文被同行引用960余次。科研成果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6项,获黄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4项,获黄石市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1项,获黄石市第二届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奖1项,“微型无机化学实验研究”获199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固体超强酸、聚苯胺负载多金属氧酸盐、分子筛负载多金属氧酸盐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酯类、缩醛缩酮研究。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0

2009.08

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001文学院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602语言理论基础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

10

2009.08

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513
  地 址:湖北省黄石市磁湖路11号
  联系部......

10

2009.08

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共有4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拟计划招生100名(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

10

2009.08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序号招生专业初试专业课导师姓名分专业招生规模1电......

10

2009.08

09年湖北师范学院高考录取查询

  湖北师范学院2009年高考录取查询系统已开通,提醒广大考生及时查询!
查询网址:http://www......

10

2009.08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

  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学科及生物、物......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