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重点复习讲义——第三部分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来源:来源于网络 时间:2009-06-19 14:39:25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军队是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第三,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起来、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有: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特点)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明确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无政府主义论战)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比较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与比较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通过领导群众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群众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大会提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925年至1927年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在中国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比较终失败。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但是大革命仍然是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土地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9

2009.06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重点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

19

2009.06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重点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

19

2009.06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重点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

19

2009.06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重点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金......

19

2009.06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重点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帝国主义通过发......

19

2009.06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重点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