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的政治基础与发展目标 中共十七大今天在北京开幕,这次大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引起了中外各界的高度关注,此次会议将为中国未来发展制定蓝图。
当然,外界更关注作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今天在大会上做的政治报告,这个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胡锦涛第一次在党代会上向世人宣示其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
在分析这份重要的政治纲领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状况和发展形势,这样更容易理解政治报告的内涵与前提。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以下数据可以说明这种趋势:
2001年 2006年
GDP 109655.2亿元 209407亿元
外汇储备 2121.65亿美元 10663亿美元
居民存款 73762亿元 161587亿元
对外贸易 5096.5亿美元 17607亿美元
全球排名 6 4
这组数据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过去五年,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了一倍,外汇储备增加了近五倍,居民存款增加了一倍多,全球排名前进了两位。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是美国的11.3%、日本的27.3%,到去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美国的17.9%、日本的52.9%。今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已经没有悬念。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资源日益壮大,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公共服务领域比较值得称道的是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政治上,修改宪法保护私人财产,完成了《物权法》的立法和实施,都是重要的成果。
在这个背景下,胡锦涛作为中国比较高决策者的视角与他的前任不太一样,我们从政治报告的标题能够看出其中的异同。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向大会做的政治报告题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此时的中国改革初见成效,经济发展进入正常轨道,当时的中共需要一个执政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设小康社会。
今年的十七大,胡锦涛的政治报告的题名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题名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现在的国策对以往政策的继承性,二是表明现行国策需要更新更远大的目标。
报告的第二部分旗帜鲜明地把十七大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当中,就是说,十七大的发展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在过去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的延续,不仅如此,十七大延续了这些成就的政治基础。这一点是胡锦涛政治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当然,胡锦涛在这个重要的政治纲领中着重强调了他的治国理念,就是科学发展观,他的治国方略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个基础上,胡锦涛为中共制定的更新更远大的目标,从而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注入更多的内涵与要求。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