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与物质范畴的关系应该是客观与主观、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意识与主体是有区别和联系的两个概念。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意识是主体的属性或功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没有意识的机体并非主体。没有主体的意识也是不存在的。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但不能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
4.时空与时空观念不同,时空随物质运动而转移,是客观的。
而时空观念因人而异,是主观的,是人们对时空的反映。否认时空存在的绝对性、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时空观,否认时空具体特性的相对性、可变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5.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也不是意识的产物。
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即使是荒诞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客观原型。
6.“存在”是个多义词,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例如精神活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精神活动同样存在物质载体,同时其反映的内容也具有客观性。
9.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既不是纯精神的,也不是纯物质的。
10.人类世界就是精神世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人类世界是指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它是客观世界,而不是精神世界。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6
2009.05
11.凡唯心主义者都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大多数唯心主义者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26
2009.05
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混同。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25
2009.05
数学资料有两类,一类是复习教科书,一类是考研辅导专家针对考研而编写的资料。复习教科书应是深广......
25
2009.05
1987年开始的全国统一命题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考试是为招收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22
2009.05
从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特点把握其命题规律从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特点把握其命题规律(1) 从2009年考研政治......
22
2009.05
2009年考研英语新题型冲刺复习指导2009年考研英语新题型冲刺复习指导(一) 2009年考研英语新题型冲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