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与结构。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注:与去年大纲相比,本章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实践本质。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2.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4.社会的文化结构
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注:与去年大纲相比,本章有变化。主要的增点是“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2
2009.05
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22
2009.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22
2009.0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
22
2009.0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22
2009.05
3.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
22
2009.05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新民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