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考点解析(八)

来源: 时间:2009-05-18 16:11:41

 二、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1)关系到比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3)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四、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是:(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比较根本的保证。(2)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3)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较基本的前提条件。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7目前,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5)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6)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7)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8)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9)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10)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8

2009.05

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考点解析(七)

 【背景资料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和基本内容   一、2004年9月19......

18

2009.05

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考点解析(六)

  六、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1.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

18

2009.05

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考点解析(五)

  五、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1.2005年10月8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8

2009.05

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考点解析(四)

  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

18

2009.05

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考点解析(三)

  三、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1.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

18

2009.05

2010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要命题考点解析(二)

  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2003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二周年之际,中共中央......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