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09年考研政治马政经试题考点预测(二)

来源: 时间:2009-05-18 15:24:57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考点1 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人类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即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考点2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比较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比较活跃比较革命的因素,它经常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地发展变化。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和形式,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考点3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2)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型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开放型、进取型的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

  考点4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产品分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为条件的。

  (2)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3) 简单商品经济阶段是在较小规模的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需要为目的。

  (4) 发达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价值增殖。发达的商品经济包括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点5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①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所决定。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不同商品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二因素,在表面上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一是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二是买卖双方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在特定劳动形式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要付出一定的体力与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是抽象劳动。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3)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第一,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等理论。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考点6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2) 商品的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包含生产该商品的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量和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考点7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比较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如果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那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为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总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3)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程度;生产管理的效能;生产的适度规模;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考点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社会分工,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个别劳动。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社会劳动又是个别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是私人劳动),两者构成一对矛盾。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使用价值是否适合社会需要,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取决于商品交换及其程度。

  (2)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始终存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它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第二,它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它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考点9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自身,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2) 从商品交换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自发发展的结果。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外在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考点10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使用价值是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价值是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作为价值的社会代表。

  (2)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大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如写个价格标签表示一下。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在商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比如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会高于或低于价值,有的甚至严重背离,即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比如未开垦的土地和股票。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在技术上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份。这种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份,叫价格标准。如我国人民币价格标准中,基本单位是元,1元等分为10角,1角等分为10分。

  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不同:首先,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种独立职能;价格标准则是由价值尺度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其次,作为价值尺度,货币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价格标准则是货币的计量单位。第三,作为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比较后,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②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一方面打破了物物直接交换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卖、买在时空上的分离,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要足值货币。这就产生了在充当流通手段时,货币可以用价值记号乃至价值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的可能性。

  ③贮藏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贮藏。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由于货币存在形式的发展,如今普遍的货币贮藏方式是储蓄存款。但纸币充当贮藏手段是有条件的,因为现代纸币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纸币发行也已与黄金储备没有法定关系,纸币币值存在贬值可能。所以,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存纸币。

  纸币储蓄与金属货币贮藏的作用不同:第一,金属货币贮藏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而纸币储蓄不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因为银行储蓄实际是储户的延期消费。第二,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好比一个蓄水池,会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减少时,部分金属货币会退出流通,变成贮藏货币;而当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货币会重新投入流通,使货币的流通量与需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储蓄不能发挥这种自动调节作用,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是由政府货币管理部门加以控制的。

  ④支付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发生赊购赊销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所执行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缴纳租金、税金和发放工资等方面。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解除了现金交易对交易规模的限制和买者暂时不能支付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有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世界货币。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所发挥的作用。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其他贸易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实际上是货币职能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应用。从历史上看,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长期限于贵金属。如今,一些币值坚挺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纸币如美元和欧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3)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比较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和发展出来的。

  考点11 货币流通规律

  (1)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或一地区的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 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之后,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卖商品延期支付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考点12 纸币和信用货币

  (1) 货币产生后,其存在形式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先后经历了非金属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这样几个阶段。

  (2)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自身没有价值,在市场经济中是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

  (3) 在银行信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纸币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指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它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又被称为信用货币。各种信用货币(如银行券、支票、汇票、期票等)的流通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运用,出现了电子货币,它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电子自动转账系统。它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金融业的发展。

考点1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 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会相应减少,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对于防范和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14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原则。价值规律要求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一致。

  考点15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灵敏、有效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自觉地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第一,按照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应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企业盈利;第二,坚持等价交换原则,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第三,坚持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系,把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考点16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则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但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于存在着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和价格波动反作用于供求关系的现象。

  (2)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这个中心波动。这种状态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价值规律强制贯彻其作用的表现形式。

  考点17 市场机制

  (1) 价格、竞争、供求这些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正是价格、竞争、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价值规律才得以贯彻和体现。

  考点18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私有制条件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考点19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各种经济现象的剖析,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诸多经济现象的本质。

  (2) 列宁在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各种经济现象,特别是对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分析,使劳动价值论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3) 当前,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因而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考点20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重点之一是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①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工人”的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和相对独立,要求我们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断拓展。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于工人的直接生产劳动层面。

  ②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领域的认识。当今科技劳动对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这部分劳动同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我们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2) 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等同。

  ①财富或使用价值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劳动与自然物质一起构成财富的源泉;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②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生产,并不是始终同比例增长的。财富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但价值的增长不一定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因为,从单个商品来看,它的价值是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这就表明价值量与财富量是两个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的量。从社会角度来看,单个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社会价值,还必须经过交换

  环节,受到供求、竞争的影响。所以,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既紧密联系又不能等同。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辅导之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

 考研备考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在复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少考生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从而产生茫......

18

2009.05

2009考研政治辅导之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

  考研备考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在复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少考生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从而产生......

18

2009.05

2009年考研政治阅读强化复习策略

  政治复习策略  09年考研政治理论大纲中,马哲、政经、毛概这三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邓三和世经发......

18

2009.05

2009年考研政治知识点辨析—关于地租的问题

 一、明确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基本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地主、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大阶......

18

2009.05

2009年十大主题揭秘考研政治命题招式

考研如同一场战役,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夸张。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强劲的实力,另......

18

2009.05

2009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点考点多选题及答

  09考研政治冲刺---形势与政策(多选题)   1.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宣布了俄方......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