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的规律和主体的活动
如果说上一章的内容是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的静态把握,本章则是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的动态展开。"本质""结构"在运行中呈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动力体系"和"历史创造者"的活动。本章的三节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层次展开论述的。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的是社会规律和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构成的社会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构成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第二节"社会发展动力"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多样的动力作了清晰的梳理和归结,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比较终决定力量以及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历史的创造者"围绕着历史主体的作用阐述了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的关系以及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本章内容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动力和历史主体问题,所以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功能。本章的困难之处在于多个规律条条相扣,动力体系环环相结,头绪繁多。把握本章的要领在于梳理好理论线索。要从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入手,将各个问题层层依次理清。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规律及其特点【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1.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1)从形成机制上,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2)从作用方式上,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3)从表现形式上,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2.恩格斯"历史合力论"。(考过主观性试题)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重点考点难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矛盾运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重点考点难点】(一般考多选题、材料分析题)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保证。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作用(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社会基本矛盾的构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两对基本矛盾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
3.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机制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由以社会基本矛盾为根本动力的动力系统推动的。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9
2009.05
第五章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这一章与其后的两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
09
2009.05
第四章认识论
这一章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理论。前......
09
2009.05
第三章辩证法
这一章通常被称为"辩证法",它和上一章"唯物论"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
09
2009.05
第二章唯物论
这一章通常被称为"唯物论",因为它所讨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的理论......
09
2009.05
第一章绪论
从历年考试命题情况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绪论这一章本身的试题并不多,但是,它......
09
2009.05
考研哲学的复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门名副其实的"大学问"。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