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对此既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把握,也可以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把握。从两个文明的角度看,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相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站在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决定了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互相促进,有机统—具体体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支撑。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丰富,可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理想建设是核心。理想有比较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分。道德建设是主体内容,道德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内容。道德建设可划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通过教育,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2
2009.04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
22
2009.0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2
2009.0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
21
2009.0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
21
2009.0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的......
21
2009.0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