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讲练五论读书
2007-09-22 00:00:00
来源:
古人尚知之,况于吾辈乎?”我听了不禁啼笑皆非。
“开卷有益”中的“卷”,并未注明何书,好书还是坏书,这就给某些人钻了空子。实际上,看坏书根本无益,譬如牛顿,由于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后半生中读了大量神学方面的书,结果一事无成,甚为可惜。其实,读坏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试想:宋太宗当年读的若不是《太平御览》,而是艳情诗的话,恐怕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炀帝“并驾齐驱”了。在当今社会,因为读坏书而走向犯罪深渊的青少年难道还少吗?看来,只有读好书,才能于:卷有益。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读好书是否就一定开卷有益呢?也不是。《微积分》绝对可以算作好书,但若逼着小学生读,能得到多少益处呢?《史记》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都是很高的,但是若让不通古文者去渎,恐怕也只是对牛弹琴,毫无效果。所以,读书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读书不光要注意读好书,读适于自己读的书,还要注意不可贪多,否则只可能是“嚼不烂”,和无益也差不多。宋朝陈正文,涉猎群书,但边读边忘,一事无成。一天,他向朱熹请教,朱熹告诉他:“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百字,一连读上二三百遍。”陈正文照此法读书,日子久了,知识果然与日俱增。可见,读书只有专心读一类书,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一个人读书如果做到了以上几条,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不够,还需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马克思读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的著作,取其精华,创立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与此相反,不久前社会上时兴读萨特、弗洛伊德、尼采著作的潮流。诚然,这些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相当一部分读者却不作一点分析,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连毒素带养料,一古脑儿吸进去,养料没有吸收,毒素蔓延滋长,待到吐出来时,反而更脏了些。这样读书的结果是,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牢记吗?其实如果这些读者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作指导,进行正确的鉴赏、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是完全可以“洋为中用”的。
所以,读书,必须读好书,读适合于自己读的书,且精读某一类书,而更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这样,就能做到“开卷有益”。否则,不但无益,反而贻害无穷。
参考管案
1.①猎取 ②言论 ③微不足道 ④才 ⑤怎么,哪里 ⑥传授的(知识)⑦保全 ⑧做轮子
2.A(A中两个“者”都是表示停顿的助词;B中两个“而”都是连词,但第一个是表转折的连词,第二个是表顺承的连词;C中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第二个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D中第一个是介词,“凭”的意思,第二个是连词,“因为”的意思)
3.①(如果)有说则可,(如果)无说则死 ②(彼,他)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③公曰:“(所读者)圣人之言也。” ④臣不能以(之,技能、技术)喻臣之子。
4.夫读书将以何为?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
5.(1)人的思想一旦固定于某一方面,那么圣贤言论的著作,足可以将他的理想行为限制在单纯的文字上,(只能从中)知道字词章句,却忘记(圣贤言论著作)中大的道义,被史实文献所迷惑而失去对其中精微言论的理解。(2)在学习时他的志向却游移不定,那么异端歪理,世俗的传闻,轻慢的言辞,从大的方面说就会侵蚀他的心志,从小的方面说则会浪费他的时间。(3)根据我做轮子的经验来看,做轮子如果轮孔宽松滑动,那么车辐条就松动不牢固,如果轮孔太紧滞涩那么车辐条就难以进入。(要做到轮孔)既不宽松滑动也不太紧滞涩,只能根据自己心里的感觉而在手上体现出来,但嘴里说不出来,只是有技术留存在自己的心里。
6.晨览夕披,疲役于此;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梁元帝亡国不是因为读书读多了,而是他不仁;既“非读书之故”,然而也是“读书之故也”,因为他不会读书,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定志而学,学以致用。
7.这则寓言表现了庄子顺从自然、弃绝知识、神化技能等思想倾向。它一方面强调尊重事物自身性质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流于神秘主义。
8.(1)不能否认读前人著作的必要性,(2)但不能死读前人书,不能拘泥于字句,应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9.略
(阅读次数: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