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四)

2009-02-19 10:23:50 来源:
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四)
文言虚词练习(九)
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君既为府吏。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
14、冥有鱼,其名为鲲。
15、始尔未为久。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7、非为织作迟。
18、为秦宫人。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25、公为我献之。
26、阿母为汝求。
27、慎勿为妇死。
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29、如姬为公子泣。
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三、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至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
文言虚词练习(九)答案
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7动词,治理;8—10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动词,是;18动词,成为;19—20介词,表被动;21助词,表诘问;22语气助词,呢;23—24动词,帮助;25—26介词,替、给;27介词,为了;28—29介词,向、对;30—31连词,因为。
二、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三、
1、 介词,可译为因为
2、 动词,可译为是
3、 介词,可译为对、向
4、 介词,可译为被
5、 动词,可译为作为
6、 动词,可译为做
7、 介词,可译为为了
8、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9、 介词,可译为替
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文言虚词练习(十)
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⑴于是余有叹焉。
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⑶万钟于我何加焉。
⑷君何患焉。
⑸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⑹盘盘焉,囷囷焉。
⑺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⑼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⑾非曰能之,愿学焉。
⑿而人之所罕至焉。
⒀吴人焉敢攻吾邑。
⒁且焉置土石。
⒂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⒃永之人争奔走焉。
⒄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
⒅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二、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三、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文言虚词练习(十)
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12代词,相当于“之”;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
三、
1、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2、 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3、 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4、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7、 代词,可译为他们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
一、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死生,昼夜事也。
4.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6.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古之人不余欺也。
9.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10.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1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3.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5.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16.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1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8.是说也,人常疑之。
1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2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25.岂独伶人也哉!
2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7.《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廉者,赵之良将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三、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