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全国大纲版: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卷二
2009-02-19 10:00:04
来源:
2009届全国大纲版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卷二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4分)
译文:
②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3分)
译文:
③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3分)
译文:
11.(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省略句2分,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
(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1分;“屈”,使……屈服,1分)
附【参考译文】
王霸字元伯,颍川颖阳人。光武起兵,经过颍阳时,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为大司马,就把王霸任命为功曹令史,王霸就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光武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
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骑马南下至下曲阳。听说王郎的部队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后,光武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亲手斩杀了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
王霸跟从光武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刘秀即位光武帝后,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驾临谯地,派遣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起向东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五校军到垂惠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会来增援,不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的士气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两军一定会都被打败,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于是关闭营门,严密戒备。军官们争相要求出战,王霸说:“苏茂的军队很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将士内心恐惧,而马武依赖我军,两支军队不一致,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们闭营坚守,表示我们不援助马武,贼军定会乘胜轻举冒进。马武得不到救兵,战斗力自然培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所有的军队进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路润等几十名壮士割断头发请战。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坚决,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周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在惊慌混乱中败阵逃跑,王霸、马武各自回营。苏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战,正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向王霸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里不动。军官们都说:“我们昨天已经击败了苏茂,现在容易打败他!”王霸说:“不是这样。苏茂的军队从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频繁挑战,想取得一时的胜利。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休整军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苏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战,就只好率军回营。
光武十三年,朝廷为他增加封邑和户口。又封他为向侯。光武三十年,确定封地爵位为淮陵侯。永平二年,因为有病而免职,数月后去世。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填空并回答问题。(8分)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赴任途中。元九:唐代诗人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五个月前远谪通州。
(1)白居易,字乐天,号 ,中唐著名诗人,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其中,以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杰作。
(2)“犯复”,即一首诗中用重复的字,向来是诗家之大忌。而这首诗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题)(5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12.(8分)(1)香山居士 长恨歌(每空1分)
(2)“灯”是串连起全诗的意象,是写作的一条线索,作者灯下夜读友人诗卷,灯残未眠,想起远谪的友人,也想到自己的遭遇,心潮起伏,悲愤交加,灭灯暗坐,无法安枕;由“亮”到“残”,再到“灭”,是诗人感情变化的象征;反复出现使音节紧连,形成一句紧接一句的效果,表达了强烈的感情。(6分)(只要扣紧灯是行诗的线索,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加以分析即可得分。如果表述反对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3.(5分)(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错字漏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五. (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趋时——周易的大智慧
曲庆彪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拥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失去的是时间,而我们用以度量生命行程的时间又是怎样与环境、态势、机运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左右了人的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
包裹在卜筮大氅下的哲学典籍《周易》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周易》中每一卦都是虚拟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境遇的发展过程,每一爻都象征着事物初萌、发展、跃升、成熟和盛极而返、带着新质向原点回归的不同阶段。六十四卦对“时”的阐释各有侧重,但都紧扣一个“时”字,充分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周易》中所论及的“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的延续,应理解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方向,以及达到某一关节点时境况综合的抽象。时间与氛围、环境、态势、机会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与人生命运息息相关的概念,如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等。这些概念里蕴含着时间的推移、时势的演化、时境的变迁和时中的把握。
趋时,就是对时势的认识,对时机的把握,对时变的感受,对时行的觉悟。“时”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趋”同样要灵活,要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人们处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去探求,去把握,叫顺之;被动适应,叫由之。由之不是不好,得看什么时候,分什么事情。我们还是要强调“趋”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强调要作为有心人,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通过积累和凝聚,让这种感觉成为随天、随机、随心、随时可“趋”的悟性。
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地理解与时偕行,我们就会发现,其根本精神在于追求一种既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适得事理之宜的理想境界,在于自觉遵循天道、地道、人道运行的规律。与时偕行,就需要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灵动自如,昂扬健行,生生不息;同时,与时偕行不仅意味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于时代,而且也意味着不要“豪迈地”超越时代。在这变动不居的世界上,人们期待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那一刻。那一刻,便是我们与时偕行的“时”。“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的准确诠释。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过”与“不及”都不行,要真正体现与时偕行。
在历史潮流跌宕涌进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时偕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通常,“时”与“势”往往相一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如《周易》所说:“顺乎天而应乎人”。孙中山把这叫做“顺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但也会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形成“时”的悖论。特别是一个社会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其时之义大矣哉”。这样大的“时”到来之际,就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宇宙的演化,社会的变迁,生命的遗传,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从《周易》对“趋时”的理解和阐释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这里的“时”,是按照天道人事运行的大规律,各种事物勾连互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时”——时中蕴势、时中含机,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机便成熟了,就可以变,也必然变;就应该动,不动就会错过机会。
“道莫盛于趋时”,宿命论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周易》却通过对“时”的体察和把握,通过“趋时”的大智慧而超越了宿命论的观点,不能不说在理论思维上达到了一个制高点。 (作者为辽宁师范大学校长)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4分)
译文:
②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3分)
译文:
③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3分)
译文:
11.(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省略句2分,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
(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1分;“屈”,使……屈服,1分)
附【参考译文】
王霸字元伯,颍川颖阳人。光武起兵,经过颍阳时,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为大司马,就把王霸任命为功曹令史,王霸就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光武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
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骑马南下至下曲阳。听说王郎的部队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后,光武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亲手斩杀了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
王霸跟从光武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刘秀即位光武帝后,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驾临谯地,派遣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起向东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五校军到垂惠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会来增援,不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的士气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两军一定会都被打败,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于是关闭营门,严密戒备。军官们争相要求出战,王霸说:“苏茂的军队很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将士内心恐惧,而马武依赖我军,两支军队不一致,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们闭营坚守,表示我们不援助马武,贼军定会乘胜轻举冒进。马武得不到救兵,战斗力自然培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所有的军队进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路润等几十名壮士割断头发请战。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坚决,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周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在惊慌混乱中败阵逃跑,王霸、马武各自回营。苏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战,正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向王霸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里不动。军官们都说:“我们昨天已经击败了苏茂,现在容易打败他!”王霸说:“不是这样。苏茂的军队从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频繁挑战,想取得一时的胜利。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休整军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苏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战,就只好率军回营。
光武十三年,朝廷为他增加封邑和户口。又封他为向侯。光武三十年,确定封地爵位为淮陵侯。永平二年,因为有病而免职,数月后去世。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填空并回答问题。(8分)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赴任途中。元九:唐代诗人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五个月前远谪通州。
(1)白居易,字乐天,号 ,中唐著名诗人,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其中,以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杰作。
(2)“犯复”,即一首诗中用重复的字,向来是诗家之大忌。而这首诗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题)(5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12.(8分)(1)香山居士 长恨歌(每空1分)
(2)“灯”是串连起全诗的意象,是写作的一条线索,作者灯下夜读友人诗卷,灯残未眠,想起远谪的友人,也想到自己的遭遇,心潮起伏,悲愤交加,灭灯暗坐,无法安枕;由“亮”到“残”,再到“灭”,是诗人感情变化的象征;反复出现使音节紧连,形成一句紧接一句的效果,表达了强烈的感情。(6分)(只要扣紧灯是行诗的线索,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加以分析即可得分。如果表述反对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3.(5分)(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错字漏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五. (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趋时——周易的大智慧
曲庆彪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拥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失去的是时间,而我们用以度量生命行程的时间又是怎样与环境、态势、机运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左右了人的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
包裹在卜筮大氅下的哲学典籍《周易》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周易》中每一卦都是虚拟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境遇的发展过程,每一爻都象征着事物初萌、发展、跃升、成熟和盛极而返、带着新质向原点回归的不同阶段。六十四卦对“时”的阐释各有侧重,但都紧扣一个“时”字,充分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周易》中所论及的“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的延续,应理解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方向,以及达到某一关节点时境况综合的抽象。时间与氛围、环境、态势、机会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与人生命运息息相关的概念,如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等。这些概念里蕴含着时间的推移、时势的演化、时境的变迁和时中的把握。
趋时,就是对时势的认识,对时机的把握,对时变的感受,对时行的觉悟。“时”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趋”同样要灵活,要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人们处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去探求,去把握,叫顺之;被动适应,叫由之。由之不是不好,得看什么时候,分什么事情。我们还是要强调“趋”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强调要作为有心人,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通过积累和凝聚,让这种感觉成为随天、随机、随心、随时可“趋”的悟性。
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地理解与时偕行,我们就会发现,其根本精神在于追求一种既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适得事理之宜的理想境界,在于自觉遵循天道、地道、人道运行的规律。与时偕行,就需要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灵动自如,昂扬健行,生生不息;同时,与时偕行不仅意味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于时代,而且也意味着不要“豪迈地”超越时代。在这变动不居的世界上,人们期待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那一刻。那一刻,便是我们与时偕行的“时”。“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的准确诠释。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过”与“不及”都不行,要真正体现与时偕行。
在历史潮流跌宕涌进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时偕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通常,“时”与“势”往往相一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如《周易》所说:“顺乎天而应乎人”。孙中山把这叫做“顺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但也会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形成“时”的悖论。特别是一个社会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其时之义大矣哉”。这样大的“时”到来之际,就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宇宙的演化,社会的变迁,生命的遗传,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从《周易》对“趋时”的理解和阐释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这里的“时”,是按照天道人事运行的大规律,各种事物勾连互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时”——时中蕴势、时中含机,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机便成熟了,就可以变,也必然变;就应该动,不动就会错过机会。
“道莫盛于趋时”,宿命论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周易》却通过对“时”的体察和把握,通过“趋时”的大智慧而超越了宿命论的观点,不能不说在理论思维上达到了一个制高点。 (作者为辽宁师范大学校长)
14.下列各项是对《周易》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周易》是对易卦象征意义作解说的卜筮书,同时又是一本哲学著作。
B.《周易》中每一卦都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C.《周易》认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
D.《周易》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这一观点超越了宿命论。
15.下列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概念,都是在《周易》中所论及的“时”的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B.要实现“趋时”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要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努力让这种感觉成为悟性。
C.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我们要坚持“时”与“势”的一致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
D.宇宙、社会、生命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
A.《周易》是对易卦象征意义作解说的卜筮书,同时又是一本哲学著作。
B.《周易》中每一卦都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C.《周易》认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
D.《周易》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这一观点超越了宿命论。
15.下列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概念,都是在《周易》中所论及的“时”的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B.要实现“趋时”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要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努力让这种感觉成为悟性。
C.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我们要坚持“时”与“势”的一致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
D.宇宙、社会、生命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
16.文章说“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这个辨证性包括哪2个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6分)
答:
答:
17、说说作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哪3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述“趋时”的深刻含义的。(6分)
答:
14.D(这恰恰是“宿命论”的观点)
15.C(“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 ,“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16.(1)“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答“‘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或“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过’与‘不及’都不行”也可。(2)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每点3分)
17、(1)论述《周易》中所论及的“时”的含义;(2)《周易》中的“趋时”的意思是怎样的;(3)《周易》对趋时的要求是辨证的。
六、(15分)
18.把下面的五句话重新组成一个长单句,给“银联标准卡”下个定义。要求:句意明确连贯,可以增删个别语词,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银联标准卡”的卡面加贴有“银联”标识。
②“银联标准卡”是国际标准银行卡。
③“银联标准卡”是由国内各发卡机构发行的。
④“银联标准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符合国际标准。
⑤“银联标准卡”的卡号是以“62”开头。
18.(5分)评分要求:主要信息点都具备,但不是长单句的,扣3分。主要信息点顺序影响对“银联标准卡”的理解或表意不佳,酌情扣1-3分。遗漏信息点,每个信息点扣1分。
“银联标准卡”指由国内各发卡机构发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际标准,卡号是以“62”开头并且卡面加贴有“银联”标识的国际标准银行卡。
1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5分)
中新网6月18日电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被确定的3名航天员飞行乘组将完成预定任务。神舟飞船项目研制负责人介绍,目前,“神七”研制进展顺利,已经进入出厂准备阶段。
据介绍,“神七”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在充分继承第一步飞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神七”担负的任务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许多全新设计,特别是对轨道舱的功能、外观等都做了具体改变,并对飞船进行了一系列验证试验。
20.请给下面一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然后针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拟写一条标语。(5分)
19.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出厂准备阶段(或“将于十月发射”)。(5分)
评分标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1分;“进入”,1分;“出厂”,1分;“准备阶段”,1分。(“将”“,1分;”“于十月”,1分;“发射”,1分)
20.将兴奋剂踢出奥运赛场(2分)不要让兴奋剂玷污了奥运会比赛的纯洁性(3分)。或:将奥运会中的反兴奋剂斗争进行到底(5分)。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走出了阴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评分标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1分;“进入”,1分;“出厂”,1分;“准备阶段”,1分。(“将”“,1分;”“于十月”,1分;“发射”,1分)
20.将兴奋剂踢出奥运赛场(2分)不要让兴奋剂玷污了奥运会比赛的纯洁性(3分)。或:将奥运会中的反兴奋剂斗争进行到底(5分)。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走出了阴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