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09年高考政治考试内容:征税与纳税

2009-02-18 16:25:11 来源: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导读】上述考点近年出现的几率较小。复习时主要识记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试题举例】
  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答案】C
  【解析】《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要求纳税人对应税收入向税收征管机关自行申报,不申报将受到惩罚,说明税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因此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
  3.税收的种类
  4.税收的作用
  【导读】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此部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学生在复习中应特别关注个税申报制度,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角度去理解税收的作用。 【试题举例】(2008年·全国卷Ⅱ)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 600元/月提高到2 000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
  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公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的重要调控手段。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1 600元/月提高到2 000元/月,意味着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赋减轻,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稳定。所以选择C。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属于财政收入,会直接减少税收收入,但不是增加财政开支。所以排除①③。
  (二)依法纳税
  1.纳税人
  2.负税人
  【导读】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此部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重点在于考查两者的关系。在复习时,学生要明确,每一个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3.依法纳税
  【导读】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学生在复习时要结合实例区分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着重把握偷税和骗税行为;此外,要结合热点材料,正确阐述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意义等。
  【试题举例】
  辨析:在我国,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
  【答案】①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就整体而言,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②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公民依据其收入和规定税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因而就每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公共服务与其纳税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全面。首先要根据我国税收性质,说明公民纳税的增加是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也就是指明观点的合理部分及其原因;其次,要根据税收的无偿性特征,说明每个公民的纳税多少与其享有公共服务的多少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要指出观点中不科学的部分。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