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高三了自己没有任何收获怎么办
|
看过这封信以后,心理社区的老师对这种现象很关注,清华同方学堂心理专家陈纪英老师说,现在很多学生处于这种状态,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另一方面又害怕因为自身的原因不能实现目标,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总结起来,问题大致分为三方面:
第一,是学习目标和动力的问题;第二,是自制力的问题;第三,是家庭状况的问题。暂且放下第三个问题不谈,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两个问题。学习状况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它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明确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实际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有目标的,无论成绩如何,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大学的样子,而成绩较差的同学往往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成绩不良,面对差距的加大,逐渐失去了追赶的信心和勇气,不再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理想。如果认定自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主要问题就在于“自制力”,如果能够自觉进行学习,那么就向着理想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自制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制定学习计划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建议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看自己哪个学科比较薄弱,每一科又有什么内容掌握不足,然后把它们分配到每天的计划当中,规定一天掌握几个知识点,不求多,但求稳,这样坚持下来一定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
为什么那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在希望提高的同时又犹豫不前,缺乏自信呢?这是因为他们在看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时望而却步了。实际上,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就好像登山,需要我们一步一个台阶的爬上去,谁也不能“一步登天”。在登山过程中,如果你的眼睛总是盯着山顶,是很容易感到疲倦的,你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爬了半天,还差这么远啊?怎么好像到不了头儿似的?”,这样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但是如果你把目标定在前面不远的小凉亭,就会很容易到达目的地。在不断实现这些小目标的同时,偶尔一瞥,你会发现“我离山顶越来越近了”,这样做不但使你心情舒畅,信心也会越来越强。学习的道理也是一样,要学会将最终目标(考上理想的大学)细化成一个个阶段目标(每天的学习计划),让自己在不断完成阶段目标的同时,逐渐接近理想,迈向成功。每天都让自己进步一点,积累下来就会是“一大步”。
另外,还可以为自己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如果连续一周都严格执行了计划,那么就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看一本喜欢的书。若没有执行计划,则要受到惩罚,比如禁止做喜欢的事情。以此约束自己,增加学习动力。虽然现在高三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但只要马上开始努力,就还不晚。记住,“开始总比不做强”。
下一篇:进大学校门新生需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陈阳指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评价标准的不适和人际关系的茫然是大学新生容易面临的三大问题,需正确对待,加以规避。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