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数艺术培训机构无证办学(2)
C
赛事
拉大旗,做虎皮
对于艺术培训行业来说,参加国内、国际大赛是每年的重头戏。省内艺术大赛多数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不少名字很响、规模空前的大赛、选拔,其主办单位、组委会主任、评委等与实际情况多有出入。
“经常是打着教育部、文化部或省里领导的旗号,组织全省、全国甚至亚洲范围内的大型比赛、选拔。”省内专做各类才艺大赛的汪老板自曝黑幕,家长对打着“全国”“国际”头衔的比赛很迷信,抢着报名。只要没人追究,组织者仅靠收取报名费一项就赚得钵满盆满。
省艺术培训协会副秘书长倪振华证实,目前,省内不少大赛都是拉大旗做虎皮,主办单位是盗用的,组委会主任和评委是被“强加”的。去年省内一场宣称由“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相关省厅主要领导为组委会成员的比赛,经过逐一核实,证明是子虚乌有。“我们只能提醒学生和家长擦亮眼睛,不规范的活动不要参与,以免上当。”倪振华说。
D
收费
市场大,黑幕多
仅以高考美术培训为例,作坊式画室条件虽简陋,收费却不含糊。每月800元到1600元不等。有些“资质较深”的长期班收费在1.5万元左右,且要求一次交清。高考音乐培训班的利润则更为可观,大约是美术班的两倍,有的10天就能收900元学费。即便以一个月最低收费600元来计算,2009年艺术类高考人数达10万,培训费轻松超过6000万元。这仅仅占艺术培训市场的30%左右,占70%的少儿艺术培训,周期长,人数多,其潜在市场更为惊人。据最新统计,国内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
蛋糕喜人,争夺者众,其中不乏学校与培训机构的暗箱操作。某重点小学家长张先生说,学校引进校外体育俱乐部,开设跆拳道、少儿街舞、轮滑等30多个兴趣班,每学期收费200元至400元。全校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报。“老师鼓励学生报考,家长怎么好意思拒绝?”张先生说,假设学校有2000名学生,一个学生至少报一个班,一年下来培训费高达80万~160万元。即便是学校与艺术培训机构五五分成,各自也都还有40万~80万元的进账。这个大蛋糕,买单的都是学生家长。
至于高校附近艺术高考“保过班”,动辄收费上万,也是深受家长追捧。
E
安全
监管真空,隐患重重
大隐隐于市,是对民办艺术培训机构的绝妙描述。学校周围的民房、人口密集区的家属院、闹市区的办公楼,都是此类机构的藏身之所。多数机构设备简陋、安全防范不足,令家长忧心忡忡。
“楼道总是一大堆杂物,箱子摞老高、铲子、还有带钉子的木板,到处都是。真担心孩子踩上,或者被什么掉下来的东西砸着。”王女士说。鲁先生则发愁防护栏,“窗户那么低,又不安防护栏。整天挨着窗户跳舞,也算剧烈运动,万一摔出去谁来负责啊!”
对于培训机构的安全防范,教育部门有何规定?记者从郑州市教育局获悉,经过注册备案、取得相关许可证,培训机构方可开办,具体管理由各区教育部门负责。金水区工作人员说,区内审查主要看消防验收许可证,而安全方面如何规范和管理,由培训机构自行管理。看来,艺术培训机构的安全防范还没明确管理部门,亟待规范和整顿。
■ 最新播报
政府退出,协会接手
日前,省文化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居幕后,负责政策制定和指导,将河南省艺术培训市场的监管职能,交给省艺术培训协会。
换新管家意味着什么呢?李贺泽秘书长说,协会将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下工夫。首先,全省机构注册登记,绘制分布图;其次,协会将对教师资格进行资格认证,学生选择教师可以对号入座;再次,对于省内的艺术比赛、展示,协会统一规范、管理。另外,协会将通过推进机构等级评定、制订行规行约等方式,全方位约束艺术培训机构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另外,历年来由文化厅组织承办的“校园艺术周”、“百位艺术名师评选”、“艺术培训机构评选”等活动都交给协会组织,并于近日启动。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喜讯莫过于协会增设了监督投诉功能,如果机构、教师遭到投诉,协会出面协调,并有权在行业内发出通告,直至取消该机构、个人的各种评审资格。
(责任编辑:王露)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