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空白期” 考生健康生活要避免四大误区
“终于考完了!”高考结束,如释重负。
通宵上网、同学聚会、喝酒玩乐……接下来的日子,爱干啥干啥!但几天的“恶补”之后,很快就无所适从了,甚至烦躁得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很多过来人的体会。
心理专家指出,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的过程,是最让考生处于焦虑的空白期。或放松,或紧张,都应该有个度,否则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串串门、看看书、打打球、听听音乐、外出旅游……这些都是很健康的放松方式,你不妨试试!
误区一:闭门家中郁郁寡欢
考生小云(化名)考完后,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总是闷闷不乐,不苟言笑。有时还偷偷躲在被窝里哭上一场,这可急坏了父母。
原来,高考结束后,她感觉自己考砸了。回家她不敢看家长的眼神,有时一觉睡到中午,也不吃饭。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经常从梦中惊醒,老是想着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应怎样面对父母和亲戚,他们会怎样看她等等。
解法:多多串门,谈谈未来
事实上,这种情况绝不是小云一个人有。福州八中心理教研室主任谢维兴说,像这样的学生很多,但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
考完了,就不要去猜分数高低,因为成绩还没出来。即使考差了,分数是不可能更改的,就要学着接受事实,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他建议这类考生,多和同学串门,谈谈未来的打算,不仅加强了联系,还可舒缓情绪。“高考的前段时间里,同学们都忙于学习可能忽略了之间的感情交流,考后互串门正好做个弥补。”
误区二:无所事事空得慌
林新(化名)平时都忙于学习,考完了一下子觉得空了。原来觉得自己特别想睡觉,可是,现在真的可以一觉睡到大天天亮,反而睡不着。
白天在家也无所事事,无聊时还是闷头大睡,每次醒来都头痛得很。不去睡觉吧,他又不知道干什么,又无聊又焦急。
高考前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荷,考后又突然彻底放松,好像没什么事情可以做,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这种心理落差。
解法:短期旅游,修身养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老师说,“每个考生都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了,这时是‘行万里路’的最佳时期。有条件的可以作一次短期旅游,走一走,看一看。”
很多高考考生考后通常会有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做,整天通过上网、玩游戏等方式来宣泄压力。
谢老师也说,建议考生自我放松要有度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可以听听音乐、打打球,或者看点休闲类的书籍。“还可以安排一次三五天到一周的旅游,既可以消除疲劳,转移注意力,还可以调节性情,修身养性”。
“不过美术等艺考生,因为11—12日就要填报志愿了,考完了还是得以估分择校为重。”刘老师补充道。
误区三:优等生变差生
去年高考结束后,许历(化名)自我感觉不错,最后也如愿以偿考上了重点大学。由于吃下了定心丸,他很放心地进行了“末日前的狂欢”,玩得很过瘾。但进了大学他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节奏,连以前最拿手的英语,好像一下都全忘光了。
这些过来人最想感慨的是,“如果当时高考后没把英语全放了,如果当时能少玩点,多学点电脑,就不至于到了高校后变成了差生……”
解法:外语电脑,多学多练
刘老师就说了几个这样的例子,有些大学的专业课从大一开始就用纯外语授课,如果考后不及时找些与大学上课接轨的材料先熟悉熟悉,你就有可能从一个优等生变成了差生。“在大学里出类拔萃的学生,往往靠的是英语好电脑好,所以大家可利用这段时间在英语上和信息学科上再用点功”。
“特别是目标锁定本一学校的学生,报考的一些热门专业常有要求英语口试,23—25日就是口试时间,那么这些同学就该在放松的同时找一些口试材料好好训练下了。”刘老师继续说道。
误区四:志愿盲目填报
有些考生在这段时间完全放松了,根本没去管填报志愿的事情,而到了报志愿时,时间又很紧,来不及对一些学校和专业做充分了解,导致盲目填报。
解法:职业测试,选好专业
“26-28日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基本都通知下来了,那考后的这段时间,可以了解下自己有意向的高校,在这近三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再适当估好自己的分数,做一下比较,这样心里就有个谱。”刘老师说。
谢老师则建议考生,可以让自己去做一些职业能力倾向等方面的测试,清楚了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专业所好,这样填报志愿时就不会太盲目。“有机会还可以去自己有意向的离家比较近的一些大学走走看,跟学长学姐多沟通了解,哪个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对填报志愿也有帮助”。
误区三:优等生变差生
去年高考结束后,许历(化名)自我感觉不错,最后也如愿以偿考上了重点大学。由于吃下了定心丸,他很放心地进行了“末日前的狂欢”,玩得很过瘾。但进了大学他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节奏,连以前最拿手的英语,好像一下都全忘光了。
这些过来人最想感慨的是,“如果当时高考后没把英语全放了,如果当时能少玩点,多学点电脑,就不至于到了高校后变成了差生……”
解法:外语电脑,多学多练
刘老师就说了几个这样的例子,有些大学的专业课从大一开始就用纯外语授课,如果考后不及时找些与大学上课接轨的材料先熟悉熟悉,你就有可能从一个优等生变成了差生。“在大学里出类拔萃的学生,往往靠的是英语好电脑好,所以大家可利用这段时间在英语上和信息学科上再用点功”。
“特别是目标锁定本一学校的学生,报考的一些热门专业常有要求英语口试,23—25日就是口试时间,那么这些同学就该在放松的同时找一些口试材料好好训练下了。”刘老师继续说道。
误区四:志愿盲目填报
有些考生在这段时间完全放松了,根本没去管填报志愿的事情,而到了报志愿时,时间又很紧,来不及对一些学校和专业做充分了解,导致盲目填报。
解法:职业测试,选好专业
“26-28日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基本都通知下来了,那考后的这段时间,可以了解下自己有意向的高校,在这近三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再适当估好自己的分数,做一下比较,这样心里就有个谱。”刘老师说。
谢老师则建议考生,可以让自己去做一些职业能力倾向等方面的测试,清楚了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专业所好,这样填报志愿时就不会太盲目。“有机会还可以去自己有意向的离家比较近的一些大学走走看,跟学长学姐多沟通了解,哪个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对填报志愿也有帮助”。
考后易出现这些心理危机:
焦虑型:一些学生对成绩过分期望,考后会坐立不安。
盲目型:考生自我感觉特别好,出现很兴奋状态,甚至把课本都卖了。一旦今后分数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较远,出现心理压抑。
挫败型:这类考生很悲观,很抑郁,甚至想死,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放纵型:学生在考试结束后,生活失去规律,有些孩子可能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惯,放纵型心理在考生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责任编辑:李芳芳)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