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从江苏高考改革看高考新方案何以成为众矢之的?

2006-10-02 05:30:35 来源:育路教育

    编者按: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考改革跨越了不同寻常的阶段,高考命题形式也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变化。从建国初期到“文革”前,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文革”中断高考10年后,1977年、1978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1979年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到2006年,全国实行分省命题的省份已达16个,涉及的考生占全国考生的65%左右,分省命题格局已定。高考制度在一步一步走向完善,但为何每次改革都褒贬不一呢?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分省命题适合国情(图)

为此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分省命题适合国情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中国科举时代共有1400多年,废除科举制至今也101年了。科举制实行了这么多年,是中国考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科举考试分为4个级别:由低到高,一是童试,童试及格取得秀才称号;二是乡试,乡试及格获举人称号;三是会试,是礼部举行的全国性考试,它是在乡试的基础上举行的,即获得了举人称号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及格称贡士;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及格者获进士称号,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在明、清时代,有“分卷(南、北、中)施考、分省录取”的规制,民国时期也实行过分区考试,这些都是追求考试公平与效率的探索。。。。》》详细

    然而江苏高考改革为何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众矢之的呢?

    高考总“变脸”不好背景说明:从全国一张卷,到大文大理,再到3+大综合,3+小综合,然后从3+X,到3+X+1,再到3+X+2,从原始分到标准分,再从标准分到原始分,频频“变脸”的高考,给考生带来很多困惑。

既然新方案已定,社会各界的反映又是如何呢?

    高二学生小吉说者,学校最近已经开过家长会,在会上就08年高考方案的大致情况吹过风了。听到这个方案,自己的第一感觉还是负担重。虽然最后只考语数外,但实际上前面还要考七门等级考,如果考得太差,就没法取得高考资格,因此想丢掉哪一门还都不行。另外,新方案中考试次数较多,感觉每学期都在考。教学进度也快,高三上就要学完全部课程。虽然其他科目只算等级,但为了得到A级,在上面下的功夫还是不少。一些学生还认为,最后只考语数外,而且三门的分值较以前大大增加了,这就意味着自己在这三门上投入的精力要加倍多。而此前,课外时间基本是不学语文的。

     据调查发现,虽然新方案减少了最终考试科目的数量,但是不少学生认为负担并没有减轻。有关中学也表示,虽然新方案较现在的“3+2”更便于教学安排,但同时也存在不利于理科尖子生脱颖而出、考试次数过多操作烦琐等明显缺陷。

    同时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一出台,同样遭到专家的质疑,他们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江苏省教育厅举办了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公示后的第一场专家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12位专家,既有高校校长、教授,也有中学校长,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针对新高考方案,专家们均发表了真知灼见,然而,记者在现场发现,对于一些话题,专家们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座谈让这些话题越谈越深,也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焦点:分步考,能给学生减压吗

更有甚者说:高考回到“八股”时代?四院士痛陈改革弊端

     看到昨日媒体公布的江苏2008年高考新草案后,胡宏纹院士非常生气,因为这种草案其实就是他们这些老院士极力反对的那份草案的翻版。如果2008年江苏高考最后只考语数外,将理化拒之最后高考大门之外,这不叫创新,而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也是一种荒谬的行为......尽管会考也考理化,毕竟发生了质变,变成了另一个“八股文”时代,“这是一种对民族、对后人不负责任的草案,一定要修改!我们坚决反对 ”胡先生称。 》》》详细

也有观点认为:江苏高考新方案“冷落”副科教师

    他们指出:按照方案,4月7日、8日、9日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考试结束后,离高考的语、数、外考试还有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只剩下语、数、外三门课程。而别的老师没有课上,只能放假。这个矛盾怎么解决?从学校来讲,这两个月可以让教师继续教学,或者开设体育、艺术等课程,但恐怕家长宁愿孩子回家自学,也不会让孩子在学校学这些课程。

    此外江苏高中校长称08高考方案与基层学校脱节

    在记者采访时:有的校长表示还要再考虑,不知说什么好,有的校长干脆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表示“对2008年江苏高考新方案太失望,已经无话可说!”记者了解到,由于新方案把理化划成了等级,对以理化见长的县中师生打击不小。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更是直言,方案和基层学校严重脱节。一些县中老师私下议论后认为:以语数外三门计分划线的方式,与高校招生理科专业远多于文科专业人数的现实不符,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

为此,笔者也统计了一下对高考改革反应强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高考新方案反对观点集中为五类
1、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科特长
2、考试科目增多,资格线要求太高,增加了学习负担
3、英语权重过大,导向不对
4、6门全A加10分,这对文科生不利
5、综合素质评价不可能公平

    同时,新方案引发震荡 南京部分学校抢先挖老师,以至于学校为了在高考中获得竞争力,会投入所有力量主攻这三门,所以挖教师潮初现端倪,并调整科目课时,以”适应高考“,还使英语家教增温不少,由此不的不让人深思:高考模式变幻莫测,是探索还是折腾------

    高考模式的不断变换,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理由便是“改革的需要”。但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与民方便而不是添乱;应该是工作程序的优化,而不是使之繁冗拖沓;应该重视前后过程的相对延续和稳定,而不是一味地逐异追新;应该能够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而不是让教师学生整天徘徊观望举棋不定……否则,这就不是改革而是一种折腾了。

 近年来,中国教育因为被改革造成的一些“热点”问题给缠住了,现在不是潇洒主动,而是疲于应付。从浅近的原因来看,就是按照经济改革的路子来改革教育,引发了教育与社会的冲突。为此,网友质疑:高考改革为何屡改屡败?

   文章指出:纵观高考改革,各种不同时期推出的不同政策共性十分突出:体现“改革业绩”。把改革本身作为一种业绩,而并没有真正关注考生,即学生的真正发展。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改革尚未推出,便高调“定性”,其实改革究竟能起到何种成效,是需要时间检验的;二是事关重大的改革措施,基本是政府官员主事,并没启动广泛的论证程序,没有倾听当事的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每年有改革,似乎就意味着每年有成果,实际上,改革不是儿戏,政策更需要相对的稳定性。三是所有改革,并未出触及高考改革的根本,我国高考要改的,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录取制度。可以说,如果录取制度不改,中国高考的时间改革、内容改革,均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详细

高考改革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我们不得不对教育反思:高考改革 风往哪一个方向吹?

    高考是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个社会问题。当前高考倍受诟病,既与高考的形式、内容与教育发展的不适应性有关,也与当前高考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有关。当前高考改革,总是走不出“形式怪圈”,让人不知道高考改革的风到底往哪一个方向吹,这委实令人遗憾。所以,高考改革,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必须求得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以及教育与社会等环节上的协调和谐,必须从相关体制出发,使高考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发展需要与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争吵,中国高考的每一次改革都有争吵。看看中国什么事吵的最厉害?是教育。为什么吵?因为几乎没有人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因为它既培养不出一流的创造性人才,不能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还给学生、给社会增添无穷的麻烦和痛苦。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舞台上,好不容易赶上一个战略机遇期,却在人才的培养上遇到了“瓶颈”,岂不让人痛断心肠?我们怎么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否应该:先有战略,再谈策略

    不管社会各界如何评价这次改革,也不管将来考试走向何方,我们做学生的只有埋头学习,兵来将档见招坼招了,教育部决定08高考方案实施 ,新方案的正确与否,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yuxue)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