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心声:妈妈 多余的七件事请别再做了
高三生心声:
妈妈 多余的七件事请别再做了
一上高三,妈妈就变了,我知道妈妈的变全为了我,让我能集中精力投入复习,最终考上好大学。可是说句心里话,妈妈现在做的一切我都很反感,但是又怕说出来伤了她的心,只好同学之间互相诉诉苦。我们发现,家长们的做法惊人地相似。经过我们观察与总结,他们所做的以下7件事完全是多余的。
一是唠叨不休。
还没升入高三,爸爸和妈妈就不时地给我灌输高三的重要性。什么“前途全看这一年”、“要为父母争口气”、“高三很重要”、“多跟成绩好的孩子交往”“上高三的少玩会儿”。这些话他们不说我也很清楚,而且说一遍谁都能记住,可是他们非得没完没了地重复,一听到这些话我的脑袋就像上了紧箍咒。
二是过分体贴。
妈妈一直照顾我很好,一直以来我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可是进入高三后,妈妈对我变得过分体贴。每次做饭都问想吃什么?饭菜可不可口?在家学习的时候还时不时地给我削水果,10点钟一定要喝牛奶。只要她有时间就要接送我上下学。其实这样,反而增添了我的压力。
三是问东问西。
每次同学打电话找我,妈妈就像查户口一样盘问彻底,要是女生更是如临大敌。放学回家后,她还总是问我学校发生什么事。那怕一个小测验,都得询问我的成绩、排名,要是成绩下降就逼问我为什么。
四是与人攀比。
由于妈妈一个同事的孩子跟我同班,无形之中妈妈把同事的孩子当成了参考坐标。若是考得比人家好,妈妈就高兴,考得不如人家,妈妈就闷闷不乐,还说一定要为她争气。
五是时刻监督。
我上高三后,妈妈把自己的活动减少到最低,时时刻刻陪着我。其实这是监督我,趁着给我送水果的时候检查我是不是在学习。
六是要求过高。
我的成绩现在看来在一本二本之间,从妈妈的谈话中,无不流露出对一本名牌大学的羡慕,还说努一把不是没有希望的,还说我连想都不敢想将来怎么能出人头地。
七是请家教、上辅导班、买辅导书。
由于期望我考名牌,妈妈不惜花钱给我买辅导书,并打算给我请家教补课,遭我强烈反对,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报了一个周末同步班。
(高三考生 许 飞)
家长看新闻 孩子压力轻
我家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现在已经在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读书了。为了孩子高考,我从她高二就开始留意高考的招生政策,提前关注高考的一些咨询。我虽然准备充分了,但是心还是踏实不下来,就是孩子到底能考多少分,能被什么学校录取。所以作为家长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我比较了解我的孩子,她在重点高中属于成绩一般偏上的学生,在学习上挺上紧的, 成绩也很稳定。但是孩子有个毛病就是敏感而内向,有什么话不爱跟爸爸妈妈说,跟同学交流也很少。我最担心她的不是成绩,而是外界对她的影响。由于压力渐大,去年寒假之前,学习有点下滑,我能看出孩子学习时眉头皱得紧,在压力面前,越学越紧张。
我跟她谈了谈,告诉她爸爸妈妈相信她的实力,一次成绩下降不代表高考考不好。我还说学习是孩子的事,工作是爸爸妈妈的事,她的这次考试还不至于影响到父母。
整个寒假,我很少问她学习上的事情,吃过晚饭后我就在我的房间看 新闻联播把声音调低,但门留一个小缝,这样的声音不影响她学习,而且她一出自己的房间,就能听到我在看电视。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高考前。
其实,我的心情一直很紧张,担心孩子走不出低谷。但是我不能显露出来,我一乱,孩子敏感的心更乱。所以我想出这招来,让她知道我不在乎,反而很放松。我轻松,孩子就少了一份负担和压力,情绪上不至于雪上加霜。
家长在最关键的时候首先要沉住气,这就是我的经验。
专家建议:
考生和家长 拧成一股绳
高三是比较特殊的时期,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高三生活会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都将接受一次考验,情绪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扰和波动。在高考考生家庭经常会发生什么情景呢?
情景一 想帮帮不上,想问不敢问,家长比孩子急,过分担忧,焦虑感强,到处打听与高考相关的信息,形成紧张的家庭氛围。结果孩子对父母的努力并不感激。
情景二 孩子情绪容易波动,经常一两句话不对头就大发脾气,父母不知所措、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听之任之,只要孩子不出事怎么都行,助长了孩子的消极情绪。
情景三 家庭生活因高考而调整,父母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过度关心使父母帮助子女的责任感得到满足,却给孩子带来有形的压力。孩子的态度就表现得比较矛盾:一方面认为就应该以自己为中心,养成很强的依赖性,不够独立,遇到挫折就会慌乱;一方面对于过分关心又非常反感,觉得父母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对于家庭又恨又爱。
情景四 父母望子成龙,有意无意表露出来,有些孩子感觉力所不及,不仅没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因恐惧产生很强的退缩行为、幼稚行为或者逆反行为。有些父母并没有给孩子压力,但孩子自我实现的欲望强,报答父母的心思重,特别敏感于父母的态度,情绪产生波动。
以上情景只是高考考生家庭生活的点滴,那么家长和孩子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最终形成合力度过高三生活呢?
家长面对高考,应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调整好心态,有合理的期望,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镇定理智,积极而从容,做孩子的榜样和主心骨。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适当忍让宽容孩子的情绪爆发。冷静分析孩子行为后的实际原因,少讲道理,多出主意。
保持童心,使用巧妙的沟通方式,与孩子缩短距离。最好的方式是您要保持年轻的心态,别总以长辈自居。
相信高三生活对孩子是有益的,该吃的苦一定要吃,不要舍不得,也不要做往孩子包里放石头———加压的事,做聪明的父母。
如果帮助孩子复习成为有些父母逃避社会、减轻责任、失去自我的理由,这样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好心不一定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应该给孩子创造自然、和谐、相对自主成长的空间。
对于出现的问题,要积极面对,认真分析原因,想办法解决,不要过分自责,更不要责怪孩子。面对高考是每个考生家庭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家长和孩子在高三生活中共同成长才会愉快地度过高考。
考生们不要过多背负报答父母的压力,因为过多就成为阻力;更不要将家庭这个避风港当作随意发泄情绪的地方,因为这样只会加强自我否定。让家长放心的重要方式是主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高三生活真正的保护伞。相信你也需要。
(北京五中心理老师 李红梅)
(责任编辑:yuxue)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