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高考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2017-08-05 08:18:13 来源:精品学习网

  "高考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一文由育路编辑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育路网!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章回小说之一。它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在阅读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这个思想倾向把蜀汉集圆作为全书的中l心,把蜀汉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肯定了刘备,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曹操,有时也突出了他非凡的胆识和智谋。对曹操的贬斥,主要是道德的批判。

  二、歌颂“忠义”的英雄形象

  全书歌颂了一大批英雄,主要集中于刘备集团。对于刘备、关羽、张飞之间名为君臣,情同骨肉,生死不渝的义气,作者极力加以颂扬。尤其是关羽,更被塑造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

  三、抓主要情节

  全书情节复杂,阅读难度较大,建议首先阅读主要情节,如“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

  四、把握人物形象

  刘备的宽厚仁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关公的诚信侠义操的多疑狡诈等。

  五、理清战事线路

  全书有大大小小的战事无数,涉及各种打法、线路,如果梳理清楚对掌握名著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诫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圆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拥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0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济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l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

  君典型。《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责任编辑:郭峰)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